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架空电缆被电缆线路取代是未来必然趋势 |
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1751 发布时间:2013-3-8 QC检测仪器网 |
进入2013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蕴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不论是轨道交通建设还是电网建设,都为中国的电线电缆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今年一月,中国国家电网发布消息称,今年电网投资将达3182亿元,较2012年增加超过80亿元,增幅为4%,并上调了特高压直流投资的远期目标。
月7-9日召开的国家电网2013年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将继续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推动电网规划和特高压项目纳入国家规划。预计至2020年,国家电网将投资1.2万亿建特高压9.45万公里,变电容量3.2亿千伏安,换流容量4.6亿千瓦,而此前的预期分别为7.8万公里、3.2亿千伏安、3.3亿千瓦。
而国信证券的研究报告也指出,2013年将进入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密集建设期,还会有1-2条特高压直流获得核准,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投资规模将保持稳定。由此可见,在今年,国网公司预期较为乐观,将给中国的电线电缆行业带来无限商机。
随着电网投资的加大,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架空线路逐步被电力电缆线路取代,一些经济较发达城市的10kV、35kV甚至110kV和220kV架空线路都已经全部或部分改为电缆线路。由此不难看出,电缆线路的研发与生产,对于电线电缆生产企业占据电网投资带来的肥沃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且随着城镇化建设及城市改建脚步的加快,电缆线路市场会越来越紧俏。
可以说,架空电缆被电缆线路取代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电力电缆敷设于地下,因此在安全可靠方面远远高于架空电缆。同时,从美观的角度来看,架空电缆也必然将遭到不同程度的淘汰。众所周知,架空线路一般位于街道一侧,限制绿化带树木的生长高度,且架空线路的横跨街道和其他线路在电力杆上的私拉乱扯,严重影响城市美观,因此从美观的角度讲,电力电缆的发展潜力也是无穷大的。
尽管电缆线路的投资费用相较架空电缆要高出许多,但也正因为有着上述诸多优势,令市场不得忽视它,并且还将大力挖掘和推行它。况且,电缆线路从安全及功能各方面来看,同样存在让人难以割舍的理由。
第一,电缆线路的敷设节约了地面上的空间;第二,同一地下电缆通道,可以容纳多回线路,输送容量的适应性强;第三,受自然条件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供电可靠性高;第四,电缆隐蔽在地下,对人身比较安全;第五,电缆线路的运行维护费用比较小,施工难度较小;第六,配合环网柜、分接箱等设备,可进行多线路联络,形成供电网络,运行方式极为灵活,可大大缩减停电次数和停电范围,容易实现配网自动化。
大力推广隧道式地下综合管网建设是合理而科学的,因为有国外延续多年并且十分成熟的城市建设经验给我们做镜子。隧道式地下管网一般位于城市交通道路的下方,断面类似于一个放大多倍的电缆隧道,隧道两侧可以安装和预留众多管线的位置,中间路面的位置可通过比较大的检修车辆。
电力作为隧道式地下管网的受益者,隧道式地下管网提供了更加宽广的检修维护通道,甚至检修车辆可以畅行其中,为电力设施的检修和维护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缩短了常规电缆敷设形式下故障定位,排除故障的时间,同时也为电力工程的扩建留有了宽广的空间,期待隧道式地下管网的建设能为日益紧张的线路路径与城市拥堵的矛盾提供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也同时为电缆入地开辟一个新的天地。
当然,应该注意的是,由于电缆线路的建设费用较高,其敷设方式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土建费用,所以合理规划、正确选择电缆敷设方式,是电缆入地工作的首要环节。电缆敷设方式应视工程条件、环境特点和电缆类型、数量等因素,且按满足运行可靠、便于维护的要求和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来选择。一般采用的主要有直埋敷设、穿管敷设、电缆沟敷设、隧道敷设等。
其中,电缆隧道敷设方式较为先进,但花费较高。此外,电缆隧道敷设对敷设技术和电缆产品都提出较高的要求,主要原因是电缆隧道敷设的作业面相对较大,且工期一般较长,因此在城市尤其是市区施工时,将对城市的交通带来一定的影响。此外,与其他一些市政管线的交叉问题,特别是老城区,管网密布,因此隧道施工需要协调的方面较多,阻力自然相对较多。
但正所谓“好事多磨”,尽管电缆隧道敷设阻力很大,但效果也是最好的。因此,对于中国的电线电缆生产企业来说,如何生产出高品质的电缆产品才是最为根本的问题。中国的电线电缆行业如何抓住国家电网投资机会,生产出符合需求的高品质电缆产品,不但是电线电缆生产企业所关心的,也是国家和用户所关心的。只有通过加大研发和生产力度,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才能够稳固地占领市场。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