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分享按钮
QC检测仪器网|www.qctester.com
首页: 产品中心: 资讯频道: 展会频道: 市场研究: 供求信息: 新品介绍: 企业名录: 技术文章: 检测机构
专家解答: 学会协会: 行业资料: 电子样本: 期刊书库: 资料下载: English: QC视频: QC杂志: QC访谈: 邮寄现场
注册会员 会员中心
登陆企业
仪器搜索
热门关键字: 量仪量具  无损检测  物理测试  力学测试  材料试验  光学仪器  设备诊断监测  表面处理检测  环境检测  化学分析  实验室仪器  仪表类  超声波探伤仪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十二五”计量发展规划

“十二五”计量发展规划

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1859 发布时间:2012-10-10 QC检测仪器网

   一、“十二五”计量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认真探索并遵循计量事业的发展规律,以加强能力建设为基础,以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为手段,以民生计量、能源计量为重点,充分发挥计量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转型和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满足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需要等方面的基础和先行作用。

   (二)发展目标

  通过五年的发展,逐步达到:法规体系更加完善,技术基础更加坚实,量传溯源体系更加完备,行政监管更加有效,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国际地位明显提升。

  1.建立起以新《计量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完成新《计量法》的修订,并及时制修订与之配套的计量法规和规章,逐步形成以《计量法》为主要法律依据,计量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为配套,地方计量法规、规章为补充的计量法律法规体系。

  2.计量基(标)准水平逐年提高。计量基(标)准水平不断提升,主要国家计量基(标)准实现国际等效的比例达到80%以上;参加国际比对项目增加100项以上,我国得到国际承认的校准测量能力(CMC)项目达到1000项以上。省级(含)以上计量院(所)力争每年都有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含)以上奖励。

  3.量传溯源体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量传溯源机制更加统一、高效,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工作计量器具之间的量传溯源系统更加科学合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国家有证标准物质能够覆盖重点计量检测领域,量传溯源体系满足经济转型、产业调整、低碳经济、节能环保等社会发展的需要。

  4.建立起更加有效的计量监督体系。通过不断完善计量监督管理,达到行政许可行为规范,强制检定管理到位,计量执法有力,计量监督有效。建立起计量违法行为基本杜绝、诚信计量体系基本建立、民生计量全面惠民、能源计量深入有效的良好计量环境。

  5.计量技术机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计量技术机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构建起分工明确、服务优质、行为公正、廉洁高效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计量技术机构公共服务平台。

  6.计量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参加国际关键比对和承担主导实验室的项目数量不断增加,与发达国家计量合作与交流项目不断增多,采用国际技术标准的比率不断提高,计量技术规范符合WTO/TBT协议的要求,计量在国际计量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二、“十二五”期间的重点任务

  (一)大力推进计量法制建设

  全力推进《计量法》的修订工作,力求及早颁布实施,及时修订与其相配套的法规规章。全面启动地方性计量法规的制修订,建立起以国家计量立法为主、地方计量立法为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并符合国际准则的计量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缩小行政审批范围,简化计量行政许可流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加强各级计量行政执法监督,完善执法装备及技术执法手段,建立一支分工明确、装备精良、协同配合、运转有序、快速反应、管理规范的计量执法队伍。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员监督、网络信息监督等社会监督的作用,建设全国计量监管网络。

  (二)加强计量基(标)准体系建设

  加强量子自然基准、重点领域急需的国家计量基(标)准和标准物质的研究,提高计量基(标)准准确度;不断解决计量基(标)准所复现和保存的量值向极大、极小、极高、极低发展,向复杂量、动态量、多参数综合量等扩展的需求问题;加快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重点加强涉及公共安全及应对突发性事件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进一步优化国家计量基(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所构成的国家计量量值传递体系构架。

  (三)加强应用型计量技术的研究,解决量值传递溯源的关键技术问题

  重点加强涉及国家与社会公共安全、人身健康、食品安全、公平贸易、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领域的关键计量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尤其要解决非常态量、动态量、连续量及多参数量的测量溯源和现场快速检测问题;推进动态测试、远程校准技术、自动测试系统、软件系统计量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善和提高对传统参量的计量测试技术。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及时将相关研究成果转化成测量能力并融入到量传溯源体系之中。

  (四)加强标准物质和测量方法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化学计量、生物计量量值溯源体系

  重点研究和推出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生命科学等社会重点、热点领域急需的标准物质和测量方法,加强基于同位素技术、光腔衰荡光谱法等高准确度计量技术的研究和标准物质研究,提高化学计量的核心测量能力,进一步完善化学计量基(标)准体系。加强在蛋白质、核酸、生物多糖、细胞、微生物等领域高端计量技术和标准物质的研究,保证生物安全相关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建立并完善生物计量量值溯源体系。

  (五)加强计量比对工作

  积极参加计量基(标)准的国际计量比对,每年争取1~2个项目为主导实验室,提升我国科学计量的影响力,确保相关量值的准确和与国际等效。加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计量比对力度,每年国家组织开展20项以上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的比对,提升国家专业计量站和地方计量院(所)的计量能力。加强省以下计量标准的比对工作,确保全国量值的准确可靠。

  (六)加强计量技术规范建设

  加快计量技术规范的制修订步伐,建立完备的计量检定系统表、计量检定规程等计量技术规范,及时修订不符合实际需要的计量技术规范,每年新制修订的计量技术规范不少于100件;加快在线检测方法、校准方法等计量技术规范的制定,不断满足校准市场的需求;完成型式批准目录内所有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的制定工作。紧密跟踪国际建议的制修订,及时分析和采用国际建议,促进我国的产品和服务向全球延伸,合理利用技术措施保护我国利益。

  (七)加强民生计量监督

  扩大民生计量监督范畴,强化民生计量监督力度。加强对消费者和市场零售商品、定量包装商品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机制。加强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计量器具的专项监督检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做好医疗卫生领域计量监管,建立健全医疗卫生领域计量监督机制,引导医疗卫生领域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计量安全意识。建立诚信计量体系,规范诚信计量行为,在商贸、医疗等重点行业推行诚信计量示范点等活动,建立诚信计量红、黑榜制度,积极参与国家诚信体系建设。

  (八)加强能源计量监督

  依据《节约能源法》、《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规章,完善能源计量与节能技术规范,加强能源计量器具和能源计量数据的监督管理;加大能效测试、能效比对工作力度;全力推进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建设,建立健全各省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监测和管理制度;建立能源计量检测评价体系,参与重大项目节能评估;充分利用计量技术机构的技术优势,通过开展能源合同管理等方式,帮助企业开展能平衡测试、能源审计等,实现用能单位节能减排增效目标;扩大实施能效标识管理的产品目录,开展能效标识产品监督检查;开展商品包装计量监督检查。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分析、能源计量技术研究、能源计量监督、能源计量技术服务为主体的综合性能源计量服务平台。

  (九)加强工业计量,服务产品质量提高和新兴产业发展
依据《测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帮助企业完善计量检测手段,开展测量管理体系的认证评审工作。依据《中小企业计量检测能力评价规范》,促进中小企业加强计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参与国家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为国家环境保护、水土保护、低碳经济、气温变化研究等重点领域的检测工作提供计量测试服务。加强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及时将新的计量测试技术应用到提高产品质量、控制工艺生产、监测食品安全、保护资源环境等领域,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转型等做好计量测试服务。

  (十)加强计量器具监管和支持力度,引导仪器仪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规范计量器具行政许可行为,严格计量器具型式批准和制造许可,提高计量器具产品质量;建立计量器具红、黑榜制度,引导市场选取高质量的计量仪器设备。采取有效措施支持计量器具升级换代,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计量仪器仪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十一)加强计量校准管理,推进计量校准测试服务体系建设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计量校准监督管理制度,积极培育和引导计量校准市场,引进有序竞争机制,规范校准服务行为。支持各级计量技术机构参与校准市场竞争,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计量校准服务体系,使社会计量资源通过市场调节得到合理配置并有效使用。

  (十二)加快计量技术机构的发展与改革

  根据国家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要求,按照“定位准确、深化改革、资源共享、科学高效”的原则,加快质检系统各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管理、人事、分配等制度的改革。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布局,强化机构内部制度建设,引进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增强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科技创新、开展量值传递溯源以及计量技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十三)加快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制度改革,推进注册计量师制度建设

  通过推动注册计量师制度的实施,进一步为计量专业技术人员构建现代职业考核平台;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逐步改善计量队伍的整体结构,提高计量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和执业能力。

  (十四)拓展国际交流空间,进一步提高参与国际计量组织活动的实效性

  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一体化发展需要,加大参与国际建议和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力度。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继续扩大计量双边、多边合作与交流;积极开展计量技术合作研究,选择我国急需的项目,参与重要的国际合作。进一步扩大互认国和互认产品的范围;研究落实国际计量组织的多边互认协议,参照国际文件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

  (十五)建立和完善计量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

  按照“金质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实现行政审批网络化、监督管理信息化、决策支持智能化、业务处理规范化、信息交换发布自动化,全面提高行政效率、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计量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为增强计量市场监管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提供信息服务。

  (十六)加强计量宣传工作

  推进计量文化建设,传播计量历史文化。加强计量史研究,挖掘计量主题文化内涵,创新计量文化表现形式,初步形成“科学、公正、准确、高效”和“度万物、量公平、衡民心”的计量文化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计量知识,宣传计量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保障民生、节能减排等方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定期开放计量实验室。做好每年的“世界计量日”宣传活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计量发展战略研究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开展计量对国民经济建设贡献率、计量与科学发展关系、计量应对国际贸易保护等计量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增强计量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二)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保障机制

  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形成具有较强科技攻关能力的创新团队,增强创新团队的科技创新能力,争取有更多的计量技术机构进入“科技创新工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的行列。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加强计量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把计量基(标)准公共平台建成计量科技创新的平台、计量科技交流的平台、计量科研成果展示平台、计量技术服务的平台,全面推进计量科技的发展。

  (三)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推动建立依法行政的制度保障机制

  深入贯彻国务院《依法行政纲要》,全面深化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规范计量行政许可行为;完善依法行政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起依法行政的保障机制。

  (四)加强计量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建立计量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

  及时开展计量风险预警机制研究,制定计量风险预警制度,完善计量风险预警制度,防范计量风险发生。

  (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计量经费保障机制

  围绕服务国家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建设需求,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的争取、申报和立项工作。继续争取财政部门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筹措并合理安排各项资金,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建立健全可持续的经费保障机制,结合计量事业发展规划和资金保障能力,区别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重点项目建设和事业发展经费,优先保障“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保证事业发展经费逐年增长。

  (六)实施人才战略,建立符合计量事业发展的人才保障机制

  树立“以人为本”观念,积极创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人才合理使用的良好环境,建设一支结构优、素质好、活力强、水平高的计量技术人才队伍。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大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学术人才梯队建设,加大对青年技术骨干的培养。继续实行优秀人才奖励计划,鼓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积极选派优秀青年人才到国外计量机构和实验室研修,进一步提高专职科研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能力,优化人才结构,建立人才保障机制。

  (七)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创建文明和谐队伍,形成精诚团结的团队保障机制

  加强系统作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具有创新性、时代性、先进性、传承性的计量文化精神体系。着力抓好政治思想作风建设和广大干部职工自身思想品行和素质建设。通过思想作风建设,形成服务经济、奉献社会,敢于负责、勇于奉献,精诚团结、精益求精的团队精神。

 

 

 相关信息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市场研究 行业资料 技术讲座
展会知识 战略合作 技术标准
展会资讯 更多 
聚势启航 “供”创未来 | 第二十届
第104届中国电子展圆满收官!盛况空
遇见未来实验室,共探科技新纪元 20
VisionChina2025(上海
AMTS & AHTE South
科技盛典,洞“析”奥秘 2024慕尼
2024 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逛
距离2025最近的一场电子信息行业盛
观众登记启动|优解制造未来,锁定20
聚力向新,抢抓3月机床采购季
矩阵
行业资讯 更多 
海克斯康出席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
“点亮梦想之光”青少年科教公益行进博
进博快报 | 瑞典商会领导嘉宾到访海
擎画未来 千人齐聚「蔡司全球质量创新
“组合拳”出击!突破电池膜球面高精度
数字驱动产业升级 | 第四届产品数字
创新交锋 蔡司全球质量创新峰会剧透第
30周年 | InnovMetric
守护生命之盾:医疗器械行业的质量精准
海克斯康亮相航空计量测试与检验检测发
航空业案例 | 三维扫描和增强现实技
权威!海克斯康QUINDOS软件荣获
热销仪器
检测仪器 检验仪器 测量仪器 测试仪器 无损检测 无损探伤 材料检测 材料试验 检测材料 几何量仪器
邮箱:(E-mail)QCtester#126.com   京ICP备12009517号-5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4614
北京考斯泰仪器信息有限公司   电  话:(Tel)010-58440895 /   
Copyright © 2009 QCtester.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GoogleSitemap QC检测仪器网 版权所有
检测仪器备案信息  检测仪器行业  测量仪器  检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