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会协会资讯
> 国产科学仪器应用、创新和产业化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第一轮通知) |
国产科学仪器应用、创新和产业化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第一轮通知) |
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链接新闻
浏览次数:10513 发布时间:2009-4-21 QC检测仪器网 |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仪器工业已经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开发能力,产品门类和品种比较齐全,成为亚洲除日本外第二大仪器仪表生产国。尤其近年来,一批技术先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仪器产品不断涌现。但是国产科学仪器总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国产科学仪器在国内的应用尚不广泛,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化能力还不强,这是当前影响我国仪器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仪器只有通过应用才能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不断创新,日趋完善。为了满足应用者不同的需求,催生了新原理、新功能的创新型仪器的出现。因此,应用是代表市场的需求,是推动仪器创新和产业化的不竭动力。
为了促进我国仪器事业更快、更健康的发展,本刊拟与有关单位一起联合组织召开“国产仪器应用、创新和产业化学术研讨会”,将国产仪器更广泛地介绍和展现给社会,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和相互了解的平台。总结交流国产仪器的应用、创新和产业化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创新性成果,为加快国产仪器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推动我国民族仪器事业的持续发展献计献策。研讨会暂定于2007年7月底在京召开。
一、征文内容要求
1、自主创新研制的仪器成果(包括研制的技术方案、性能指标等)、分析测试技术和测试方法创新成果。 2、仪器的应用代表市场需求,以实际事例说明应用是推动仪器创新和产业化的动力。怎样才能使国产仪器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出路在哪里? 3、国产科学仪器的质量情况:在使用中体现出的可靠性、稳定性的分析和评价。如何不断提高国产科学仪器的质量。 4、用户在科研、实验教学、生产工作中使用国产仪器方面成功的经验介绍。 5、企业在自主创新和产业化方面成功的经验介绍。如何充分发挥产、学、研、用结合,在提高国产科学仪器质量和推广国产科学仪器应用中的作用。 6、推荐受用户欢迎的国产仪器(仪器功能、技术指标与国外同类仪器相当、稳定性好,用户使用后反映良好)。 7、读者可以提出需要某一类仪器、某一专题或指定某人作报告,请将建议反馈给编辑部。
二、征文对象和范围
科学仪器涉及的领域很广、门类很多,例如:环境监测部门需要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物的监测分析仪器;医疗卫生部门需要的临床检验、诊断和治疗仪器;农牧渔业部门需要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和分析仪器;生物技术部门需要基因工程、药品的分析和检测仪器;工农业生产部门(石油、化工、地矿、能源、交通、机械、电子信息、建筑、轻工、商检、技术监督等)涉及门类更为齐全的各种科学仪器。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不但广泛地使用各种各样科学仪器,更是各种科学仪器的研制者。为此,凡是从事科学仪器研制、教学和使用国产仪器进行测试分析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有关管理人员均可投稿。
三、征文要求
1、凡符合会议内容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均在应征之列。凡是在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发表过的,或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交流过的论文不属应征之列。 2、综述评论不超过6000字,研究报告3000-4000字,工作经验及报告3000字以内。附中英文标题。3000字及以上论文需加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3、论文要求主题明确、文字简练、图表规范、数据可靠。图表请用计算机打印或用绘图纸绘制。并请用软盘或电子邮件投稿。 4、请自留底稿及软盘,手抄稿件用挂号寄来。 5、截止日期:2007年6月15日,以邮戳为准,过期恕不接受,特殊原因追加10%版面费。 6、论文处理:会议论文一经录用,将在《现代科学仪器》上专刊发表。 四、本次会议拟请多位专家、院士和有关负责人参加,特约报告6篇以上。读者亦可推荐报告选题。 五、欢迎国内外人士、香港、澳门、台湾各界仪表及分析界人士参加。 六、欢迎没有提交论文的科技工作者与会,请填妥报名表,并将推荐选题及建议反馈给我们。
会议筹备组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7号理化实验楼512室 《现代科学仪器》编辑部? 邮编:100089 E-mail: gj@instrumentation.com.cn 电话:010-68422478? 68410135? 传真:010-68410137 联系人:胡柏顺、文庆成、吴石增、丁玉丰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