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丈量脚下的土地---记崇礼铁路测量员尹朝峰
张家口新闻网记者 马明明 通讯员 尹辉
5月28日,端午小长假的第一天, 下花园区的孙家庄艳阳高照。高空的航拍器镜头下, 崇礼铁路下花园至宣化标段的建设工地热火朝天。
“今天是个好天气,你们要是春天来,风沙可大啦,飞机根本飞不上去。”从小在河南长大的尹朝峰告诉记者。
39岁的尹朝峰,参与过许多高铁的建设,2016年12月来到张家口下花园,投身崇礼铁路建设,目前是中铁二十局二公司崇礼铁路下花园至宣化标段的一名测量员。
顶风冒雪,不愿浪费半寸光阴
12月的张家口,天冷风大。就在这时,尹朝峰和同事们入驻崇礼铁路施工现场。
“工程开工前,测量员总是冲在最前面,用双脚丈量滚滚车轮即将驶过的每一寸土地,用手中的测量仪为施工的展开提供原始数据。”尹朝峰说。在没有路的地方找路,他们是劈荆斩棘的先行者, 是工程的开路先锋。
“长这么大,我从没在如此寒冷风大的天气下工作。”尹朝峰第一次见识到张家口地区的风有多厉害。
军大衣、厚棉鞋,每天天还没亮,尹朝峰和同事们穿戴齐整装备出发了,山沟里风很硬,温度都在零下20几度,冻得几个年轻人直发抖。“天冷极了! 即使把军大衣的衣领竖了再竖,还是觉得风直往脖子里钻。”想起当初的情形,尹朝峰仍心有余悸。就是在这种恶劣天气情况下,尹朝峰和同事们钻山沟、钉红线。
由于不适应寒冷的气候,很多人都生了病。说起那时的工作节奏,尹朝峰的同事回忆说:“大概今年1月的一天,尹朝峰高烧烧了一夜,而第二天清早他又和其他人一起出发了。”
在中铁二十局二公司崇礼铁路项目部,像尹朝峰这样的“工作狂”还有很多。自施工单位进厂以来,尹朝峰和同事们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为了又好又快建成崇礼铁路,我们不愿浪费半寸光阴。”尹朝峰表示。
翻山越岭,细心保证数据准确
崇礼铁路是新建京张铁路的支线铁路,自新建京张铁路下花园北站引出,途经下花园区、宣化区、赤城县,至崇礼区太子城奥运村,这段距离经过的山沟非常多, 隧道全长22.68公里。特殊的地形条件、气候环境,让高铁建设者的工作生活经历不少“挑战”:地形地貌复杂、山沟较多、干燥缺水、风沙大。
“这儿的山连一条路也没有,全靠我们自己趟。”采访中,这是尹朝峰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随日出而作,伴风沙而行,等日落而息,尹朝峰和同事们每天都要扛着沉重的仪器奔走在山沟之间,一走就是几十公里,到达一个目的地后,拿出测量仪器开始测量,测量完后,钉桩划线,收拾起设备奔赴下一个目的地。
“那会儿就是废鞋,每天要走几十公里的山路,一双鞋穿不到一个月就磨破了,有同事开玩笑说,要是都象咱们这样穿鞋,我看制鞋老板都要发大财喽!”讲起鞋的故事,尹朝峰乐着说。
饿了!就找个背风的地儿,几个人围在一起啃几口面包!
渴了!就拿出被冻成冰的水灌上几口!
都说筑路人苦,而在他们当中最苦的行当测量员要算上一个。高铁建设中,每架设一座大桥,每开凿一条隧道,都要从他们的手中开启。不论环境多么恶劣,道路多么艰险,他们总是冲锋在前。没有他们就不会有高速列车的一路奔驰,就不会有隧道贯通时的零误差。
舍弃“小家”,说也说不完的亏欠
与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相比,一年到头回不了家是高铁建设者们更难以忍受的“心苦”。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没有双休、节假日,每年只有短暂的几天与家人团聚,有时过年都无法回家。
“说起我的工作,我很自豪,我可以告诉亲朋好友有哪些高铁是我们建设的。但对家庭,我只有说不完的亏欠。”尹朝峰说,结婚时,他从高铁建设现场赶回河南老家,由于两地相距遥远, 刚办完婚事便匆匆赶往工地;妻子生二胎时,女儿刚刚落地他就回了工地;常年不能回家,孩子看见他就像见了陌生人。
铁路建设者,100个家庭里有90%以上的家庭都是如此。尹朝峰说,支撑他们这些人放弃家庭坚守岗位,除了物质层面的内容,更多是一种为国家高铁建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精神信念。
“就拿崇礼铁路来说,它的开通将使北京到崇礼铁路旅行时间缩短至50分钟左右。它将与新建京张铁路一起形成北京市区至崇礼赛区便捷、快速的客运通道,有效满足崇礼区举办冬奥会赛事的交通需要,对崇礼区加快融入首都经济圈,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铁二十二局二公司崇礼铁路项目部党支部书记曲志忠说, 由于崇礼铁路预留向北延伸的条件, 因此将成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进京快速客运通道的一段, 对于构建内蒙古东部地区至京津冀地区快速客运新通道, 进一步完善华北地区铁路网都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手记
与尹朝峰接触时间不长,但通过交谈,记者能深刻地感受到每一位高铁建设者背后的艰辛。他们在沟壑纵横的山间紧张施工,他们在寒风暴雨中抢修路基……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高铁建设者都兢兢业业, 恪尽职守。在一条条高质量的高铁背后,有谁知道他们在夜深人静时,承受了多少异乡漂泊的孤独。我们该为他们喝彩, 因为他们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