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从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以下简称大洋协会)获悉,“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5日在西北太平洋雅浦海沟西侧成功完成科学应用下潜,这也是“蛟龙”号首次在雅浦海沟开展下潜作业,最大下潜深度4955米。
据了解,此次下潜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超深渊生物群落及其与关键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首席科学家、大洋协会办公室主任刘峰说,这是首次使用“蛟龙”号搭载科研人员亲临超深渊海底近距离观察研究,高精度定点取样和原位多参数探测,获取高质量的物种样品和现场观察资料,因而在研究手段上是重大创新。
雅浦海沟位于雅浦海脊和雅浦群岛东侧,系统十分复杂,具有典型的超深渊环境。“选择雅浦海沟作为研究海区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生物资源价值。”刘峰说。
超深渊是位于6000米水深以下的极端深海生境,超深渊生物群落是保持最完整、人类迄今对其生命过程探知最少的生物群落。由于深渊环境的特殊性和深海作业技术的限制,直到今天,人类对深渊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自上世纪中叶深渊生态学科建立以来,一直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海沟号ROV(无人遥控潜水器)和美国海神号HROV(混合型潜水器)相继投入使用,取得一些重要科学发现。除此之外,目前国际上对于深渊生物群落的认识最主要是基于Lander系统(装备了诱饵捕获器和摄像装臵的自降式着陆器)所进行的观测和取样结果。由于该设备只能定点投放,而且仅能获取底层可游动生物的图像和样品,因此对深渊生物群落的了解十分局限。
据了解,本项目计划历时5年,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超深渊生物群落特征及空间分异机制,超深渊微生物的极端环境适应性机制,超深渊生物群落的营养和能量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