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神秘顾客送检塑料袋样品
图为:武汉质检所专家正在检测样品
每天到菜市场买菜,难免用几个摊贩提供的免费塑料袋。这些“三无”塑料袋每天都与蔬菜、鱼肉亲密接触,其质量安全究竟如何?带着疑问,金报与武汉市质监局联合进行了一次塑料袋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由本报“神秘顾客”从三镇菜市场各种摊点随机采样送检。昨日,本次检测结果出来,在总计30个受检样品中,超三成样品被检出增塑剂。
检测
11个样品检出增塑剂
昨日上午,武汉质检所检测专家介绍,目前菜市场所用塑料袋,大都是没有厂名厂址,也没有规格型号的“三无产品”,有的生产厂家为了达到光滑平顺的效果,在加工一次性塑料袋的过程中可能会加入一些有毒有害的稳定剂。正因为本次监测的塑料袋都无包装标识,此次检测将重点公布重金属铅含量、增塑剂、氯乙烯单体等三个项目的检出数据。
重金属毒性较大,能直接伤害脑细胞,损耗人体神经系统。尤其是对胎儿和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铅中毒的个体有致癌及诱发染色体结构畸变的风险。氯乙烯单体对人体有麻醉作用,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与轻度酒精中毒相似的症状。其毒性主要表现为致癌性、生殖毒性(尤其对孕妇影响较大)、造成内分泌系统紊乱。增塑剂产品种类多达百余种,使用最普遍是称为邻苯二甲酸酯类(或邻苯二甲酸盐亦称酞酸酯)的化合物。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对人体具有毒害作用,主要是会影响男性生殖能力。
按照国家标准,对塑料袋采取分类管理,食品类塑料袋不得检出增塑剂、氯乙烯单体,重金属铅含量每千克不应超过1毫克。但实际检测中,30个样品中有11个样品检出增塑剂,其中有6个样品检出两种增塑剂,5个样品检出1种增塑剂。此外,在检测重金属项目过程中,虽未检出重金属,但发现有两个样品产品浸泡溶液脱色,可能含有其他物质,也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风险。本次检测未检出氯乙烯单体。
风险
增塑剂可致癌致畸形
上述检验样品来自何处?这些塑料袋均由本报“神秘顾客”在市场随机采样。
从3月4日到3月7日,本报“神秘顾客”先后在武昌、汉口、青山等多地菜市场的各种摊点,蛋糕房、包子铺、单位食堂、路边摊点,以及塑料袋批发市场,收集到50多个样品,其中每家菜市场摊点,分别采集了蔬菜、鱼、肉、豆腐等多种摊点用袋。
3月7日,本报记者与部分“神秘顾客”代表一起,将所有样品集中送到武汉质检所,由检测专家从中选取了30个样品。检测严格按照国家重金属(以铅计)检测方法标准、氯乙烯单体检测方法标准、增塑剂检测方法标准进行。
检验专家介绍,上述受检塑料袋直接和食材接触,在使用的过程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物质,包括上述检出的增塑剂,会从塑料袋表面析出,如果包装了熟食,增塑剂会因温度升高析出更多,人体通过接触袋中食材或食品食入,进而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如导致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尤其可能造成男童的生殖系统畸形。
支招
选塑料袋要闻味辨色
目前武汉市塑料袋批发市场、集贸市场、水果摊、包子店等场所使用的塑料袋大部分都没有标识,颜色各异,食品用和非食品用都不清楚,存在混用。
因此,武汉市质监局有关负责人建议,消费者在选用食品塑料包装袋前,应首先查看塑料袋外包装有无包装标识,标注产品名称、产品规格、产品材质、产品标准、厂名、厂址等,并在明显处是否注明“食品用”字样。其次,闻闻塑料袋是否有异嗅、异味,如有特殊气味就不能装食品。最后看颜色,有颜色的塑料包装袋不能用于食品包装。
质监部门建议,流通领域的执法者对无包装标识的产品加强打击力度,强制没收,要求商家购进合格的食品塑料袋,要求厂家在产品上完整地标注标识。对于标注完整的产品,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全项检测,以便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提高监管针对性,保护每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这些塑料袋样品检出增塑剂
(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单位:毫克/千克)
序号样品名称采样地点DBP DEHP
1 黑色塑料袋东湖鲁磨路路边一菜摊28.83 437.69
2 黑色塑料袋武昌首义路集贸市场一鱼摊12.49 143.02
3 绿色塑料袋武昌彭刘杨路集贸市场一土豆摊无21.32
4 紫色塑料袋武昌彭刘杨路集贸市场一菜薹摊无21.35
5 红色塑料袋武昌得胜桥集贸市场一藜蒿摊28.25 68.15
6 蓝灰塑料袋武昌得胜桥集贸市场一荸荠摊15.36 59.80
7 黑色塑料袋武昌得胜桥集贸市场一鱼摊无153.90
8 黑色塑料袋青山区建一自由市场菜场塑料袋专供摊位13.02 168.39
9 绿色塑料袋青山区建一自由市场菜场塑料袋专供摊位无15.06
10 蓝色塑料袋青山区建一自由市场菜场塑料袋专供摊位17.00 55.77
11 蓝色蔬菜袋汉口古田二路城华屿轩果蔬大卖场无3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