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约瑟夫·奈对《纽约时报》说,中美互不首先使用网络武器摧毁对方基础设施的概念“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网络军控协议”的签署也许能让双方保持一定的克制。但是约瑟夫·奈同时提出疑问:“到底能怎样去核实(谁发动袭击),而要是根本不能核实,那(网络互不攻击条款)还有什么意义?”
“网络军控协议对中美来说是很重要的一步,虽然它的形式意义可能大于内容意义”,方兴东2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类似协议如果签订,离真正可实施操作也仍然比较远。目前网络攻击真正的威胁,不是国家之间的相互攻击,而是社会黑客以及恐怖分子的攻击。“现阶段对于协议内容的落实可能是很复杂的”,但他表示,未来估计会有一些相应的机制建立起来,比如信息共享机制、防御社会黑客或者恐怖主义网络袭击的机制等。
《纽约时报》称,与中国签订限制网络武器的协议对美国来说可能也“问题重重”。多年以来,美国在发展网络武器方面耗费巨资,最著名的一例就是对伊朗核设施网站进行的网络攻击。而按照协议,美国网军和平时期在这一领域内的行动将受到限制。
安天实验室首席技术架构师肖新光20日对《环球时报》表示,他注意到公开报道是美国方面先提出来。美方一定会尽力打造一个有利于自身的规则局面。“美方称对其他国家承诺不攻击基础设施,但并没有承诺不对基础设施进行渗透、植入和信息采集,而网络利用转化为网络攻击,可能就是瞬间的转换”“假定我们目前和美国形成这个协议,那么我们自身防御能力和防御体系怎样,这值得思考。”
尽管各方对“中美网络军控协议”的效力存疑,但前五角大楼和国务院官员辛格表示,任何在和平时期限制网络攻击的协议将是一个开始。 他认为,协议的签订标志着,“这将是第一次把网络视为与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一样具有军事能力,并纳入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20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如果消息属实,网络军控协议的签订“很有意义”,表明中美开始在一个新领域展开合作。这说明美国一方面愿意平等对待中国,另一方面把中国真正作为了对手。但同时,金灿荣对这个消息的可靠性提出质疑:“一直以来美国对限定本国网军活动都是拒绝的,态度突然转变,有些令人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