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检验检测服务业先后被国家列为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体现了国家及各行各业对检验检测机构的重视和支持。2014年,我国检验检测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销售规模和经济效益稳步增长,总体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截至2014年底的统计数据,我国共有各类检验检测机构28000余家,共实现营业收入近1600亿元,共向社会出具检验检测报告3亿余份,全行业共有从业人员86万余人,共拥有各类仪器设备近400万台套,实验室面积超过6000万平方米。从机构的性质上看,2014年各类事业单位性质的检验检测机构11500家,占行业总规模的比例为40.58%,同比下降1.97个百分点,企业占行业总规模的比例为56.1%,同比上升1.52个百分点。总的来说,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对行业,尤其是对事业单位产生了一定影响,事业单位性质的检验检测机构总体规模将进一步减少,企业制的检验检测机构规模将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国内检验检测机构在市场占有率、品牌竞争力等方面与外资机构仍存在较大差距。2014年,国内市场营收前20名的检测机构中,外资占7家,这7家外资机构营收规模占前20名检测机构营收总规模的45.56%。我们仍需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培育真正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在市场竞争中促进行业发展,实现中国检验检测机构专业化提升、规模化整合、市场化运营、国际化发展的目标。
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是国务院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重要改革举措。一年多来,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湖北省在省政府的主导下,由省特检院纵向整合全省15家特检机构,整合后规模、能力和效率显著提升。湖北省宜昌市、鄂州市和京山县政府整合原来隶属于不同部门的技术机构,组建直属于市(县)政府的综合检验检测中心。甘肃省政府印发《甘肃省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指导意见》及三项整合试点方案,这是全国省级层面出台的第一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指导意见。广州市以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为契机,整合、规划、布局、建设一批检验检测认证集团取得积极进展,计划将广州市建设成为区域性的检验检测产业高地。南京市出台了《市政府关于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业和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从政策、资金方面对检验检测服务业给与大力支持,不久之前,江苏首个检验检测服务业集聚区在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揭牌,首批50余家检验检测及服务机构落户南京。四川、河南、广西、贵州、湖南、福建、深圳等省区市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均取得了积极进展。
质检系统检验检测机构在全国机构总数中占比高、影响大,质检总局作为全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的牵头部门之一,于今年3月正式印发《全国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指导意见》,文件明确了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按照公益类和经营类“两类机构”进行整合的分类要求,提出了供各地选择或参照的五种整合模式,部署了质检系统整合改革的三大重点任务、六大改革试点和四项保障措施。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质检系统机构整合改革的实施工作,力争到2017年,基本完成质检系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公益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职责清晰、保障有力,经营类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转企改制基本到位。
纵观全球,瑞士SGS、DNV GL船级社、德国TüV莱茵集团、美国UL等实力雄厚的欧美跨国公司,都经历了由非营利机构向市场化企业转变,由单一业务向多元化、宽领域业务扩展,由本土化向国际化拓展,不断转换体制机制,不失时机优化重组,遵照市场规律做大做强的成功路子。而东欧国家,经历上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体制变化,波兰、捷克等国虽然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发展,但在检验检测认证领域,没有及时对技术机构进行资源整合和市场化改革,传统的体制机制难以真正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绝大部分检验检测认证市场被大型国际机构所占领。这也启示我们:如果我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瞻前顾后,裹足不前,很有可能步东欧国家后尘,错失整合改革的“窗口期”和做强做大的“机遇期”。
下一步,质检总局将会配合中央编办,发挥全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组的牵头部门作用,主要通过制定出台有关政策,形成整合改革的“激励机制”和“倒逼机制”,促进各部门主动改革。通过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沟通协作,实施产业化专项和科技服务业项目等配套措施,加强对先期试点单位的政策支持。培育真正独立、公正、公认、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充分参与市场竞争。
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改革将逐步打破制约检验检测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制度藩篱,为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舞台。与此同时,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中国政府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检验检测行业要及时跟进,主动探索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检验检测服务模式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创新模式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仪器等互联网衍生手段,革新检测技术,优化资源配置,节省检测成本,最终建立平台、用户和合作方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实现现代检验检测服务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节选自质检总局科技司司长武津生在第七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上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