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质检总局与清华大学共建的清华大学质量与可靠性研究院(以下简称质量院)正式成立。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出席成立仪式并致辞。质检总局副局长陈钢与清华大学副校长邱勇签署了共建协议。
中国科协副主席张勤、国家铁路局副局长陈兰华、质量与可靠性研究院联合院长张纲、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潘自强院士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专家出席成立活动。国际知名的可靠性专家、美国工程院院士郭位主持了后续的学术研讨会。来自科技部、质检总局、国家铁路局和国内外高校、研究院所,以及核电、高铁、航天航空企业等部门和单位的代表百余人参加了研讨。
徐匡迪对质量院的成立表示诚挚的祝贺。他指出,质量是人类生产活动以来就有的概念,发展到现阶段更为重要。质量院的成立将使中国质量更上新台阶,使中国的发展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基础上。徐匡迪表示,近年来,虽然我国发展取得了较快的速度,但质量和产品可靠性与国际最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他希望质量院在质检总局的大力支持和各行各业的需求牵引下,成为开放式科研教育的典范,广纳贤才凝聚力量,面向中国的发展与实际,树立中国工业现代化的里程碑,为真正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共同提升发挥作用。
支树平表示,质检总局高度赞赏清华大学对质量科研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对新成立的质量院寄予厚望,并将全力支持把质量院办成世界一流的质量科研教育机构。他说,质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础,关系到结构调整、发展转型和国家竞争力。清华大学在国家转型发展、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加大对质量与可靠性的研究投入,加强质量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这既是学校战略发展的需要,更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的一项具体举措。
支树平指出,质量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有工程又有管理,既有微观又有宏观,正在逐渐成为一门跨领域、交叉性并且具有独立知识体系的学科。做好质量工作、建设质量强国,需要强有力的理论指导、科技基础和人才支撑。深切期望清华大学以工业工程系为依托,以质量院为纽带,整合校内资源,在质量科研、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上走在前、做表率,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他强调,办好清华质量院,质检总局责无旁贷,要给予有力的政策导向支持,切实可行的科研项目支持、更多的专家团队和数据装备支持,支撑质量院做实、做大、做强,使质量科研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国家发展大局,更加符合深化改革的需要。
陈吉宁表示,长期以来,质检总局与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科研开发和高新技术装备推广等方面开展了全面合作,成效明显。今天,双方站在国家质量体系的战略高度,共同打造质量研究的科学平台,这是我国质量管理和高等教育的一件大事,是清华大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陈吉宁指出,工业工程是清华大学着眼国家当今需要和未来发展而创办的新兴学科,质量院的成立为该学科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他强调,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质量院将充分利用与质检总局合作的宝贵机遇,秉持开放式建院方针,凝聚不同学科的专家,邀请国际知名的可靠性学者,组建讲席教授团体,建立广泛的国际合作,开展面向核电基础、高速列车等重大工程和产品的质量与可靠性研究,为提高我国质量管理水平、培养我国新一代质量英才做出更大贡献。
据介绍,清华大学质量院将站在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多学科研究资源在高端集聚的优势和质检总局质量管理资源综合集成的优势,开展跨学科、多层次的质量与可靠性研究。一是开展质量科学研究。围绕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需求,开展高铁、核设施、商用大飞机等行业的可靠性攻关研究。围绕质量宏观管理,开展宏观质量效益度量、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国家质量促进政策等研究,支撑提质增效升级,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二是完善质量学科建设。利用清华大学的质量人才和专业优势,会同兄弟院校共同开展教育部“质量管理工程”本科专业的教学标准制定,探索设立质量专业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教育。三是培养质量学科人才。发挥教育科研优势,立足学校、面向社会,着力培养高层次的质量与可靠性专业人才,为我国质量学科领军人才的储备和输出做出贡献。四是形成质量创新孵化器。推动成立“全国质量创新产学研联盟”,并参与筹组联盟高等院校分委员会工作,促进质量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五是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定期举办高层次国际质量与可靠性学术论坛,开展高端国际学术和人才交流。
质量院秉持开放式建院方针,实行双重领导体制,质检总局和清华大学共同组建管理委员会。国务院参事、质检总局原总工程师张纲和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任院长。质检总局和清华大学将各派出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及相应教学能力的专家、教授共同担任教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