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中国自主研制的“风云三号C星”完成了在轨交付,卫星上搭载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等多款仪器顺利在轨运行,这标志着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完成了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的转变。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说,“风云三号”C星实现了我国极轨气象卫星的升级换代,是气象卫星研制能力的新突破。同时,该卫星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气象卫星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交付仪式上,中国气象局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签署了“风云三号C星交付使用证书”,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签署了“风云三号C星长期运行技术支持协议”。
风云三号C星于去年9月成功发射,卫星上搭载的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扫描辐射计、红外分光计、地球辐射探测仪于该卫星升空后成功开机工作并于去年10 月投入在轨测试。试运行期间,这些光学仪器工作正常、性能稳定,持续获取了全球地气系统多通道遥感数据、全波辐射和反射太阳辐射数据以及大气温度与湿度、 臭氧总含量、二氧化碳和水汽含量、云参数、气溶胶等气象资料,图像层次分明,信息量丰富,为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和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提供了数据 支持。
郑国光说:“风云三号C星使中国在国际气象卫星届真正能够挺起腰板,也真正确立了中、美、欧全球气象卫星的三强霸主地位。其实我们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的技术状态和世界先进水平还是很接近的。从寿命来讲,我们达到了先进水平;从业务可靠性来看,我们考核风云卫星的业务接收率要超过99%,这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在卫星应用方面,和美国、欧洲不相上下,我们有80多个国家使用我们的卫星。很多大国的天气预报需要风云卫星。”
目前,这些光学仪器所收集到的各项数据已经在日常天气预报、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内蒙古火情、渤海湾冰情、青海积雪、春季沙尘、广东大暴雨天气监测等方面 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在“雪龙号”救援、马航失联客机搜寻、韩国客轮沉没事故等全球突发事件气象保障工作中作出了贡献。
在轨测试期间,卫星搭载的光学仪器各项功能正常、性能良好,实现了高时效的全球中高分辨率光学成像观测能力、高精度的大气温度湿度垂直分布探测能力。投入业务运行后,C星将与B星一起形成上、下午星组网观测,实现全球、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对地遥感探测。
实际上,气象卫星的功能不仅包括人们熟知的天气预报,还可以为防灾减灾及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一手数据。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张鹏介绍说:“比如今年监测的内蒙火情、青岛雪情以及广东暴雨和台风的监测,都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另外,在雾霾天气监测方面,风云三号C星高清度的图片质量可以获取(有用信息),你看这是华北地区一天的雾霾带的图像,可以看出北京地区受到周边地区污染输送的影响。此外在全球热点事件中,比如说雪龙号救援,我们可以通过微波图像提供雪龙号当时受困区域的雪冰情况;马航失联,我们除了提供每天的卫星资料之外,还可以提供每一天阳面风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