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不合格、过期或是不干净的桶装水,会引发各种疾病,轻则会引起不适、头晕、腹泻或恶心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中毒。前不久,浙江嘉兴海宁、海盐两地部分学校出现聚集性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报告发病人数达到500多人。
经当地疾控中心检测,确定为诺如病毒感染。此次学生感染诺如病毒主要是饮用了使用深水井水源生产的桶装水导致。桶装饮用水问题频出,一次次引起人们对桶装水质量的担忧。桶装饮用水凭着其饮用方便、快捷、时尚等因素而进入千万家庭及公司、学校、机关等,但桶装水市场鱼龙混杂,各种牌子桶装水五花八门,全国各地不时爆出一些桶装水的负面新闻。
桶装水二次污染严重
“桶装水二次污染”问题进入大众视野始于2008年。当年3月底,贵州省贵阳市部分学校因桶装水污染致数百人感染甲肝。
2011年6月,安徽池州一中因桶装水污染导致多名学生出现呕吐、腹泻、头晕症状;2012年5月,江西南昌某高校因桶装水污染致70多名学生出现腹泻。
始于2013年5月的农夫山泉“标准门”,再将桶装水质量问题推入舆论中心。
桶装水问题之所以引发社会关注,“一方面由于安全事件屡次发生,另一方面确实在质量上存在问题。”中国产品质量协会质量信用专家委员会委员汤洋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005年到2008年,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工商总局曾三次对全国桶装水质量抽查,合格率仅为62.5%、66.7%、78%。2011年,多款桶装饮用水被检出高浓度致癌物“溴酸盐”。
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桶装水质量也存在着较大差别。
2007年、2008年,北京市质监局和上海市质监局桶装水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6.9%和92.9%;2013年6月,广州市工商局对桶装水的抽检合格率也达82.86%。
而吉林、辽宁两地2009年的桶装水抽检合格率仅为63%和51.7%;湖南省2010年的桶装水合格率为60%;广东2011年的桶装水合格率只达到64.7%。
北京市桶装饮用水销售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袁军对本刊记者表示:“北京桶装水质量合格率能达到95%以上,其他地方远远达不到。就全国而言,桶装水的平均合格率在70%左右。”
二次污染可避免
“桶装水的二次污染完全可以避免。”本刊采访的多位业内专家认为,二次污染多由人为因素所致。
我国目前共有4个行业标准,分别是《瓶装饮用纯净水》GB17323-1998、《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17324-2003、《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GB19298-2003和《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2008。相关部门正计划将其整合成一个涵盖范围广的全行业通用标准。
但各地在标准执行力度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建立常态的水质检测机制,定期对桶装水进行抽样检测,以保证水质的安全达标。
而众多二三线城市乃至基层在市场监管、水质检测方面则存在较大问题。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使得众多桶装水生产厂家在国家标准执行上大打折扣,偷工减料。
行业研究公司中研普华向本刊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3000多家桶装水生产企业,2000多个桶装水品牌。
监管部门应按时抽样检查
桶装水水质状况直接关乎百姓身心健康,作为桶装水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单位,三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如何监管的呢?该局食品生产监督管理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每个季度会对三亚辖区内的桶装水生产企业进行抽样检查,每个月还会到企业巡查,看企业的生产状况,检查工作人员是否办理健康证、设备是否出现故障、过滤膜是否经常更换等方面内容。
“除了每季度抽样检测,相关执法部门还会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处罚都比较重。”张先生表示,桶装水行业竞争激烈,利润薄,违法成本较高,生产企业一般不会去冒这个险。
据悉,每个季度的抽样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根据国家标准,从感官、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三个方面进行检测,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都不能超过国家标准,PH值、重金属含量等理化指标也必须合格。
三亚的自来水水源水质比较好,只要桶装水生产企业按照规定生产,一般不会出现细菌总数、重金属等超标。“一旦在检测中发现相关指标不符合要求,我们就会对厂家进行重罚,责令厂家停止销售该批次桶装水,并要求立即整改,经检测合格后方能销售。”食品生产监督管理科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