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承担的“滩浅海海底管道外防腐检测评价技术研究”取得突破,为滩浅海海管外防腐检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可满足滩浅海海底管道外防腐检测技术需求。
国外油气管道技术近几年发展比较快,有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被不断用于新管道的建设和老管道的改造,有效地降低了工程造价,提高了施工质量,保证了新建管道的顺利投产。由于国外管道建设时间比较长,安全隐患严重,因此,围绕节能降耗和安全运营,国外管道公司大力开展技术革新,对老管道定期进行检测和完整性评价,采用计算机系统优化运行管理。
海外发展20年,尤其是“十一五”以来,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公司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在海外业务地面工程建设和管道建设领域练就一身硬本领,让油气生产链条得以高效运转。如果说油气处理工艺水平体现的是“软实力”,那么海外油气处理和油气计量等装置纷纷向智能化、模块化、橇装化发展,则展现了中国石油地面建设工程的“硬实力”,成为构成一流海外“加工车间”的又一要素。
针对油气田传统的砖混式计量站占地面积大、建设投资高、建设周期长等问题,科研人员以自主研发的数控多通阀为核心,研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橇装式多通阀计量站,实现了“一阀多通”的选井方式。橇装式多通阀计量站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建站投资低,工厂预置、投产时间短等特点。
工程技术研究院课题组首次提出基于电化学测量法的管道外防腐层缺陷的非接触式检测新方法,经检测方法水下应用适用性系统研究,通过管道沿线伴生电场信号的读取,实现管道外防腐层缺陷点的准确探查,突破了长期以来滩浅海海底管道外防腐层状况检测只能依靠蛙人(且无法检测填埋海管)的技术局限,解决了传统的管道接触式检测不适用于海管这一技术难题,填补了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
课题组根据此检测技术特点,辅以陆上埋地管道的一些成熟检测方法,研发出国内首套满足10米作业水深的海管外防腐检测装置。装置创新地通过双通道同步采集技术及三电极体系,配合分析评价软件,实现管道阴极保护状况和外防腐层缺陷的实时检测分析。这一装置还具备管道路由探测、埋深测量等功能,并在研发中解决了装置多种检测功能整合及由此带来的电磁干扰排除等技术难题。
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高粘、易凝原油管道长距离输送基本上仍是采用加热和稀释两种工艺。针对现役管道输量逐年下降、稠油开采日益增多的现状,以提高管道运行安全性、节能降耗为目的的各种新技术、组合工艺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像物理场处理(磁处理、振动降粘)、水输(液环、悬浮、乳化)、器输(滑箱、膜袋)、充气降粘(充饱和气增加输量)、混输和顺序输送等等多种工艺的研究,有些已进入工业试验与短距离试输阶段。总体上,国外原油管道的输送工艺正朝着多元化和新型化的方向发展。对特定品质的原油而言,一种输油工艺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下才有效。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种类的原油和不同的地理环境,采用的输送工艺是不同的。
检测装置的管道路由探测精度在正负0.5米,埋深测量误差控制在5%以内,防腐层破损点定位精度为管道轴向正负1米,检出率95%,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检测装置及检测评价方法已在冀东南堡油田作业区人工岛应用,为海底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此外,工程技术研究院已与中海油技术检测有限公司、中海油天津分公司、大港油田、胜利油田等单位进行交流,目前正开展中海油某海底管道检测筹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