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台湾再爆食安问题,这次五谷杂粮大厂也中标。位于新北市树林区的耆盛食品公司,今年屡遭投诉,新北市卫生局19日前往稽查,查出杏仁粉、芝麻粉及小苏打粉标示不实,甚至窜改保存期限,“枸杞王”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近20倍。
枸杞农残超标达20倍
新北卫生局昨稽查“耆盛食品”,图中杏仁粉、芝麻粉、小苏打粉及枸杞王,标示不实且窜改保存期限,枸杞则被验出含有农药残留。19日卫生局在现场封存10项、1430公斤产品,并移请检警侦办,近期将约谈负责人到案说明。
卫生局上月接获民众检举,指耆盛所贩卖的杏仁粉“太香”,疑掺人工香精,枸杞也有一股药味。经卫生局抽验发现,枸杞中农药“亚灭培”的残留值约1.95ppm,高出正常标准值0.1ppm近20倍。
耆盛食品自1993年成立,主要贩卖五谷杂粮、料理调味、南北杂货等产品,也经营专业代工及食品分装业务,商品销往全台的全联社超市、美廉社超市等。此次业者出问题,让全联、美廉社也惨遭波及。
卫生局副局长林金富说,“亚灭培”是杀虫剂,毒性虽低,若长期服用,仍会影响肠胃。现已通知耆盛的下游通路将所有问题商品立即下架,最快1周内下架完毕。卫生局并已查扣业者的进出货凭证、单据,近期将约谈业者,全案也转由新北地检署侦办。
中药农残问题由来已久
关于中药材农残的警报已经不是第一次拉响。目前,我国人工种植的中药材超过200种,种植面积庞大。中药材病虫害种类多、危害严重、防治难度大,一直是我国中药材生产的重点和难点问题。10多年前,上海中医药大学曾对全国各地300多种中药的农药残留量进行普查,结果显示,全部样品中均有六六六残留;除吉林龙胆、福建阳春砂等少数样品外,均有DDT残留。
另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已有20多批次枸杞因农药残留超标被美国拒之门外;甚至有国外客商反映,目前在国内已找不到无农药残留的金银花。
“这两天正在关注绿色和平的《报告》,被点名的金银花、菊花、枸杞、三七等,一直以来都是中药材种植中农药滥用的重灾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栽培中心植物保护研究室一位专家说,某种中药材农药用得多、农残多,实际反映的是其病虫害严重,而这类中药材是有一定特征的。如,菊花、枸杞、金银花等,都是香甜细嫩的花果类植物,不管是种类还是部位都受虫子青睐;三七则是根部和叶部病害太多。“这说明,目前我国中药材病虫害的安全控制工作亟待加强。”
呼吁急需完善农药限量标准
原农牧渔业部、原卫生部1982年颁发的《农药安全使用规定》中规定了高毒农药不准用于蔬菜、果树、中药材等。农业部2002年发布的第199号公告规定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18种)和不得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使用的高毒农药品种(19种)清单,并强调:任何农药产品都不得超出农药登记批准的使用范围使用。
但现实是,中药材品种多,每种药材都有特定的病虫害,少则五六种,多则十几种、几十种,为避免出现减产、绝收事件,减少经济损失,药农多选择使用化学农药。“不少药农对农药的选择标准,一是有效,二是价钱便宜,很少考虑农药毒性对药材质量的影响。”专家介绍,这样乱施滥用化学农药的后果是:大量天敌被杀死,病虫抗药性增加、防治成本增加,难度加大,形成恶性循环;药材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加剧,既影响药材质量,也污染了药材产区的土壤、水等环境,对药材生产造成持续危害。
“近年来,《药典》在修订时已经陆续增加了对一些中药材农药残留量的限制标准,但与目前生产使用农药种类相比,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迫切需要出台与生产实际相适应的农药管理相关规定和限量标准。”多位受访专家表示。
强科研重监管尽快堵上漏洞
专家一致呼吁要加大对中药材植保的科研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尽快建立中药材生产的农药使用专门性法规,加大对中药材种植领域的监管力度,加强相关农药安全使用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堵上农残超标这一中药材安全漏洞。
此外,推广通过GAP认证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也被认为是一种过程监管手段。“应该说,GAP认证检查条款中对植保工作非常重视,所有植保相关条款都是‘关键项’,即一项不达标就无法过关。但仍需对相关条款的可操作性和细化程度进行修订,达到真正的目的和效果。”专家建议。
“以前绝大多数中药材是野生的,生物链完整,生态相对稳定,所以病虫害问题不突出。近年来,中药材需求急速膨胀,大量中药材要通过规模种植来获得,该问题才愈发凸显出来。”一位中药植保专业博士认为,“这是中药材种植初级阶段不可回避的问题,抓住问题及时给予重视,问题就能逐步解决;错过时机,就会陷入难以跳出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