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部、湖南省的支持下,我国科研人员经过多年攻关,自主研制成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为实现可溯源的水质监测提供了自主技术支撑。
目前,我国水环境监测主要以实验室监测为主,分析方法全面、检测参数全面、数据准确度高,但响应时间长、检测频次低、自动化程度低、人力消耗量大,难以对水质进行整体有效评价。
我国自主研制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日前通过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组织的成果鉴定会。这一智能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克服了当前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存在的监测参数可扩展性差、缺少在线质控手段、对异常数据智能化识别能力不足等瓶颈问题,我国水环境监测跨入新的物联网时代。
在“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支持下,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历经4年攻关,成功研制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这一系统克服了当前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存在的监测参数可扩展性差、缺少在线质控手段、对异常数据智能化识别能力不足等瓶颈问题,可实现温度、色度、浊度、pH值、悬浮物、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以及酚、氰、砷、铅、铬、镉、汞等86项参数的在线自动监测。值得一提的是,科研人员利用发光细菌法,可对突发性污染事件进行预警。
这一系统已在湖北丹江口水库、广西龙江、广东小东江等地应用,运行稳定可靠,在水污染事件监测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魏复盛等多名专家实地考察调研后认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有多项创新,项目总体上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同类先进水平,同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并建议尽快推广应用。
据悉,我国力争到2015年左右,基本建成国家水资源监控管理信息系统,对70%的许可取用水量实现水量在线监测、对80%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实现水质监测,对主要江河干流及一级支流省界断面实现水质监测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