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有媒体称北京PM2.5监测在高湿条件下存在数据偏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王瑞斌表示,目前中国PM2.5监测仪器采用国际通用的原理,“在实际测量时肯定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但误差在“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北京一家媒体10月10日的报道称,近十年北京的灰霾天实际上呈下降趋势,目前自动监测站在高湿条件下获得的PM2.5监测数据会失真,相关专家称“大约虚高五分之一至五分之二”,因此存在“假性PM2.5”。据此,王瑞斌表示,“并未听说过假性PM2.5的说法”。
王瑞斌称,空气湿度对自动监测仪器的测量结果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目前通过国家认证的自动监测仪器都会加上一定的补偿装置来确保误差降低到最小。
他说,PM2.5因监测仪器不同测出来的结果可能会有所偏差。一般来讲,监测仪器存在两种误差,一种是系统误差,另外一种是偶然误差。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加上一个值进行纠偏”,但是偶然误差是随机、不可预测的,“无法纠偏”。
他表示,实际上没有一种仪器设备能够准确无误地测定大气中PM2.5的质量浓度,只要是在国家允许的偏差范围之内,都是没有问题的。
2013年6月9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印发了《PM2.5自动监测仪器技术指标与要求(试行)(2013年版)》,其中确定了三种PM2.5的自动监测方法,分别是:射线加动态加热系统方法,射线方法仪器加动态加热系统联用光散射法,微量振荡天平加膜动态测量系统方法(FDMS)。
目前,PM2.5质量浓度的测量可通过手工称重法(也称标准法,天平称重法)和自动监测仪进行测量。据王瑞斌介绍,这两种方法都是国际通用的,目前国际上自动监测仪的测量原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微量振荡天平法,另外一种是射线吸收法。
手工称重法是指,在空气监测中用滤膜收集颗粒物进行称量检验其浓度,震荡天平法主要是指,用颗粒物重量的变化而引起的震荡频率来反映颗粒物的浓度,射线法是通过颗粒物对射线能量的吸收来反映颗粒物的浓度。
王瑞斌表示,近几年的科学数据说明,北京空气质量是有所好转的。2012年中国新增了三项新的空气主要污染物指标——一氧化碳、臭氧8小时浓度和细颗粒物(PM2.5),2013年中国全面公开74个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信息,这让“公众在主观感受上会有所不同”,可能会觉得空气质量不降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