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专题
> 海尔深陷“爆炸门”:转型不成丢失质量信誉 |
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2305 发布时间:2013-9-22 QC检测仪器网 |
海尔获得的成就一二:
1984年,海尔公司成立。历经九年,在张瑞敏的带领下,海尔从一家资不抵债的厂子成为全球著名的家电品牌。
1998年,美国《家电》周刊对海尔的发展速度在世界家电业位居第一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海尔在做大的同时,实现了做强。
1998年,英国《金融时报》在评选“亚太地区最具信誉的企业”时,海尔进入前十位,名列第七。
1996年,海尔产品在市场上连续获得“最受消费者信赖的轻工产品”称号,是消费者心目中的理想品牌与首选品牌。
1993年,在德国《TEST》杂志一年一度的家电抽检结果报告中,海尔冰箱获得了8个“+”号,在受检的冰箱中名列质量第一名,比德国、意大利的冰箱评价还高。
2003年,12月10日,正在美国访问的温家宝总理来到波士顿看望中远员工,温总理发表讲话,高度赞扬了海尔在美国的发展成就和海尔的国际竞争力,他说“在美国海尔还有一条街,为美国提供了很多的就业机会!”
转型中的阵痛:爆炸事件让海尔丢尽了信誉
上面列出的成就,只是海尔众多成就中很小的一部分。海尔在过去一段时间,不仅是一个企业品牌,更是中国品牌的象征。然而,这样一个国际大品牌企业,却在近年来的转型中,产品质量频频出现问题,投诉事件越来越多。所谓的“金牌售后”成为推诿的托词。
近两年,海尔的产品频频出现问题。手机爆炸、冰箱爆炸、空调爆炸……海尔产品的投诉案件越来越多,面对大量投诉,海尔却没有很好地解决。拒绝退货、数次维修没有解决、推脱责任,这就是海尔给消费者的交代。
海尔旗下合资电商爱顾商城于2012年12月上线,然而,今年三月却宣布解散,上市时间仅仅三个月。解散原因不明。
为什么曾经的“质量品牌,金牌售后”的企业,如今却成为众人诟病的问题企业?答案就是转型。
海尔进入国际市场已有13年,然而海外的业务收入仅为总收入的26.6%,在争夺美国市场中,海尔更多的是靠价格优势来抢占市场。
而在国内的市场上,在美的、格力两大家电品牌的奋力追击下,海尔愈加感到转型的紧迫。
可是,海尔在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型中,不仅丢失了市场,更丢失了质量。曾经的家电巨人开始陷入迟暮。
质量是企业成长的第一保障
海尔的创始人张瑞敏曾说:“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第一是质量,第二是质量,第三还是质量。”张瑞敏在其一生的创业过程中,创新和质量是其非常看重的两方面因素,“质量无止境”也是他对海尔产品的要求。
面对如此多的投诉,面对转型中的“阵痛”,不知道张瑞敏先生作何感受。我们知道,一个企业的发展不能过于依赖个人,这样容易遭遇后继无人的窘境。我相信,凭借张瑞敏先生卓远的见识,海尔定能扬帆重起,回到“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这一地位。可是,未来没有张瑞敏的道路,海尔又该如何去走呢?质量品牌是否还能成为海尔坚固的阵地?
不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公司,产品的质量就如一个企业的灵魂。残缺不全,如何能走得更远?
记者:北国老剑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