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2392 发布时间:2013-9-16 QC检测仪器网 |
北京时间6月17日下午1时左右,商船三井(MOL)“Mol Comfort”号集装箱船在也门外海200英里处发生事故,该船从中部断裂,6月27日,载有1700个集装箱和1500吨燃油的后半部分船体,在北纬14度26分、东经66度26分附近海域沉没。7月6日,船体前部突然不明原因起火,并在5天后沉没。
幸运的是,当是穿上所有船员全部获救,包括11名俄罗斯人,1名乌克兰人和14名菲律宾人。
事故发生后,商船三井发布公告,称事故是由“恶劣天气导致船舶从中部断裂,海水随即进入货仓”造成的。这起事故引发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减少恶劣的影响,日本政府方面迅速封锁消息,对外称会尽快展开调查,查明事故原因。
这起事故引发业内舆论哗然,人们纷纷猜测引发事故的原因、日本方面给出的结论以及事故的处理等等。截止目前,该事故已经过去三个月了,关于这起事故的重要线索几乎全部被日本方面封锁,日方对外界质疑的回应仍是“正在调查”。业内纷纷猜测事故原因,基本可以归纳为四种。
一. “恶劣天气说”
此种说法也是日方给出的基本说法。有报道称,事发海域当天刮着七级大风,掀起的海浪高达6米。该船是因为被海狼托起,引发中拱现象,导致船体不胜重荷,从中间断裂。但是,有数据显示,集装箱船的建造标准都是按照抗十二级大风建造,七级大风就不胜重荷,未免太过脆弱。因此,此种说法不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 “操作不当说”
有业内人士称,在巨浪中航行时,不应该与巨浪呈直角航行,这样容易导致中拱,造成船体断裂。在航行过程中,如遇大浪,应该与大浪呈30°~45°角度航行。此次事故,该船的航行显然与大浪呈直角。据此,该种说法的人判断,此次事故是人为造成。
纵观历史上的海难,人为事故不足1.5%,所以此种说法缺乏事实依据。
三. “配载失衡说”
据知情人透露,当时在装船过程中,大量空的集装箱集中于船尾,导致船体头重脚轻。从事故照片中也可以看出当时船头吃水现象严重。此种说法更是毫无凭据的臆测,船体如果过于失衡,当时一定会被发现,也不会等到事故出现。因此此种说法基本可以排除。
四. “船舶制造缺陷说”
据业内人士称,该船在制造过程中大量使用高强度钢(HTSS),导致船体零部件及部分材料应力疲劳,造成裂纹和应力伤。
高强度钢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材料,具有成型性好、强度高等特点,颇受业内欢迎。商船三井的“MOL Comfort”正是最早使用高强度钢的船舶。
此外,有关人士称,该船在制造过程中存在其他工艺缺陷或是在焊接或后期保养中也可能存在问题。
综合上述说法,我们大致可以判断,引发此次事故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虽然日方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但是,我们是否应该反思,在建造大型船舶的过程中,工艺的合理以及完善的检测方案是多么重要。
一艘大型集装箱船不可能瞬间断裂,它应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最初可能只是一个气泡或是很小的夹杂,然后渐渐形成裂纹,最终导致船体断裂。
此次事故不仅日方要深刻反省,国内的船舶业以及世界整个造船业都应该反省。船舶的建造,追求高技术、节能减排、高效率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忽略了船体的质量问题,轻视了检测的重要性,那么,再先进的船舶,也会在大浪面前“折腰”。
记者:北国老剑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