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六个环节以及支撑各个环节的通信信息平台。各环节智能化内容如下:
发电环节:常规电源网厂协调关键技术(参数实测、常规机组快速调节技术以及常规电源调峰技术等)研究及应用,风电场、太阳能发电站的建模、系统仿真、功率预测和并网运行控制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关键设备的研制及推广应用,大容量储能设备的研发和应用等。应注意解决新能源的接入和控制问题;提升网厂协调水平。
输电环节:柔性输电技术的应用、输电线路运行状态监测、输电线路智能化巡检、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管理集约化等。应注意特高压骨干网架与各级电网的衔接;柔性交流输电系统装置的优化配置和协调控制;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建设的统一性和实用性;监测方法的有效性和运行可靠性,合理确定设备监测的范围、参数和监测装置的型式。
变电环节:智能变电站自动化关键技术与装备、设备在线监测一体化和自诊断、变电一次设备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与设备研制及应用、智能变电站监测装置和自动化装置的检测检定、技术标准体系、运行环境监测、运行维护管理集约化等。应注意优先选用技术成熟度高的设备,新技术、新设备应经过试点评估后再推广;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高级功能的必要性和适用性;在变电站的改造中利用现有设备的剩余寿命。
配电环节:配电自动化系统和配电网调控一体化智能技术支持系统建设;配电网生产指挥与运行维护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分布式发电/储能及微电网接入与统一协调控制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注意根据供电可靠性的实际需求,合理选择配电自动化模式,切忌盲目追求可靠性指标的先进;注意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规划设计和运行的影响,确保分布式电源安全、有序地接入。
用电环节:智能用电服务体系,营销管理和营销业务智能化应用;双向用电服务;提供智能楼宇、智能家电、智能交通增值服务;推动终端用户用能模式转变。应注意客户用电行为模式的变化,完善电网和用户之间的互动模式;电力光纤到户和智能小区建设中,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开发商和电信运营商的沟通协调,建立共赢机制;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的经济性,研究探索新的运营模式。
调度环节:一体化智能调度体系的规范化、流程化、智能化水平国际领先;数据传输网络化、运行监视全景化、安全评估动态化、调度决策精细化、运行控制自动化、网厂协调最优化;构建电网年月方式分析、日前计划校核、实时调度运行调度安全防线。应注意解决好调度系统建设的先进性与实用性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及时性和可靠性问题。
通信信息平台:建立大容量、高速通信的骨干传输网络;建设用户与电网间的实时、互动、开放、灵活的通信网络;电力光纤到户技术研发应用;建成国家电网资源计划系统;通信信息平台扩展至所有业务链;确保信息安全可靠、能控、在控。应注意各级通信网的统筹发展和多种通信方式的协调配合;注重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机制,规范生产控制与管理信息大区的信息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