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中国石油装备产业迎来高速发展 |
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链接新闻
浏览次数:1520 发布时间:2011-11-8 QC检测仪器网 |
国际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上的专家称,随着“十二五”期间中国油企将加快海外投资,国家加大开发海洋油气以及页岩气的力度,中国石油装备产业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同时,未来五年是海上油气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页岩气储量也非常巨大,这都对石油装备有着巨大的需求,这就扩大了石油装备企业的市场空间。 中国石油装备产业迎来“十二五”大发展机遇 此间参加第四届中国(东营)国际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的企业代表和专家指出,随着“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中国油企加快海外投资,国家加大开发海洋油气以及页岩气的力度,中国石油(601857)装备产业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的增加,石油装备产业经历了石油装备制造业的“春天”。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由1019家增长到2023家,工业总产值由740亿元增长到2490亿元。 参会的中石油有关方面专家向记者表示,近几年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支持了国家石油行业的发展,为国家能源战略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做出了应有贡献。装备产业不仅在规模上有了长足进步,在研发技术上也有重要突破,例如水平井钻井、欠平衡钻井和钻机提速“三大利器”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石油勘探和开发效率。 对于“十二五”石油装备的发展,业内人士比较乐观,认为目前中国国内整体能源形势较好,产量和采收率越来越高,未来五年,随着油气资源国内开采量的增加,石油装备的需求必然增加。另外中国石油公司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也将带动中国的装备一起走向海外市场,前景广阔。 从国际需求看,派特法石油工程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姜军炎说,随着国际油价维持在80美元以上,各国石油公司会加大投入勘探开发的力度,并进入深海及非常规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另外,中东地区伊拉克及利比亚战后重建需要大量石油设备供应,由于中国已成为世界的设备制造基地和加工中心,中国的企业凭借价廉物美的优势一定能在国际市场上分一杯羹。 民营企业山东骏马集团公司很看好国外市场。公司目前立足于国内业务,其生产的高压注汽锅炉属自主研发的行业高端产品。集团副总裁孙洪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参加展会的外商对公司的产品很感兴趣,已经有商谈的意向。公司计划明年开始进军海外市场,在海外设立办事处销售自主研发的高压注汽锅炉,先进入亚非拉国家然后再发展欧美市场,寻求更大施展机会。 他同时表示,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此项政策支持是对公司的又一利好。“国家的政策对我们的影响很大,投入越大,对我们推动力越大,我们要做国际一流,提高核心竞争力,这样我们才有发展的法宝。”他说。 为保证中国能源安全和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中国在继续加快国内开采和海外投资的同时,加大海上油气和页岩气的勘探和开采的力度。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船舶处处长由淑敏日前透露,工信部已编制完成《海洋工程装备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有望在年内公布。据《中国日报》报道,中国将在今年年底前发布国内海上油气设备行业的十年发展计划。 中石油人士表示,中国海上资源潜力非常大,未来五年势必是海上油气发展的重要时期,这预示着对石油装备的巨大需求。另外,中国页岩气储量巨大,对石油装备企业来说是另一个巨大市场。 美国联合设备制造公司国际销售业务总监克里斯·劳麦克思对记者说,页岩气的开发改变了美国能源供应结构,使其成为天然气产量第一大国和天然气出口国。中国同样有着丰富的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虽然目前中国石油装备制造行业整体规模已经可观,在重大项目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未来前景广阔,但在高端装备市场上的占有率仍不高,核心尖端技术还需依赖进口。接受记者采访的企业家和专家都认为目前中国石油装备技术在国际上处于“中等或偏上”水平,“十二五”是加速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时期。 上海管力卜石油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梅华说,对于石油装备制造业来说,不掌握核心技术风险还是很大的,由于人工成本低,同类技术的中国产品比国外产品便宜,所以一旦西方国家采取反倾销措施,中国的企业将遭受巨大损失。
通讯员:羽轩转载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