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电子元件十二五规划千亿投入非豪赌 重在落实 |
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链接新闻
浏览次数:1899 发布时间:2011-8-8 QC检测仪器网 |
11日,电子元器件协会发布《中国电子元件“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这份规划与之前市场的预期没有太大差异,而协会的《规划》可以作为政府的建议,真正有效用的还是政府制定并发布的。不过,也可以看到,未来五年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发展方向,但其对行业的利好,还言之甚早。 未来五年新增销售7千亿 根据电子元件协会发布的《规划》,未来五年,我国电子元件行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1.88万亿元,年均增长10%。该规划包括一个整体规划和14个细分行业规划,内容涉及16大类产品。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电子元件行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1.88万亿元,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收入的20%5缱釉懿砍?.8万亿只,年均增长5.7%,满足国内70%的市场需求,电子元件出口总额达到860亿美元,年均增长10%。 业内人士介绍,我国电子元件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比较落后,许多高端的、关键性的电子元件被进口产品把持。推进关键性电子元件的“国产化”成为行业发展要突破的瓶颈。对此,《规划》提出,提高重要市场领域的关键性元件产品,比如应用于物联网的高可靠性传感器,汽车用高性能电子元件,应用于宽带网络的低成本光纤及光纤预制棒等,要同时实现质与量的突破。 该规划包括一个整体规划和14个细分行业规划,内容涉及16大类产品。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电子元件行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1.88万亿元,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收入的20%。电子元件总产量超过2.8万亿只,年均增长5.7%,满足国内70%的市场需求,电子元件出口总额达到860亿美元,年均增长10%。 此外,规划明确列出未来五年重点发展产品和技术,包括:满足新一代电子整机发展需求的新型片式化、小型化、集成化、高可靠电子元件产品;满足我国新型交通装备制造业配套需求的高质量、关键性电子元件;为节能环保设备配套的电子元件以及环保型电子元件;为新一代通信技术配套的电子元件;为新能源以及智能电网产业配套的电子元件;新型电子元件材料以及设备。 中长期利好电子元器件行业 《规划》里明确列出的未来五年重点发展产品和技术中,比较确定的还是移动智能终端。从去年底开始,到今年上半,电子元器件行业增速不太理想,但移动智能终端所涉及的平板、智能手机的增速高于行业,消费增长的趋势也比较明显。在这个背景下,今年整体电子元器件行业均存在盈利下滑问题,这样的趋势很可能延续到四季度。 展望未来,全球由于去库存周期接近尾声,同时,明年是伦敦奥运年,一般来说,在今年四季度以及明年,电子元器件行业已经逐步走出低谷,从近期订单稳步增加可以看出端倪。而我国《电子元件“十二五”规划》的出炉,对行业无疑是中长期利好。 自上世纪90年代起,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就已经迅速发展成为支撑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行业。目前,我国电子元件板块中小企业数量较多,市场集中度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技术比较落后,部分核心技术以及产品仍需要进口,关键性元件国产化程度较低。《电子元件“十二五”规划》的出炉会带动行业的投资加剧,通过对大型企业的培育将推动行业内结构调整加速,同时,通过对研发技术的支持,行业关键性技术以及共性技术的研发有望上升一个台阶,产业附加值有望得到大幅提升。 液晶面板将成为行业一大亮点 液晶面板将逐步走出低迷,未来将成为电子元器件行业的一大亮点。从需求细分来看,平板电脑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作为融合了跨界产品的个人娱乐终端,在多个领域都形成了替代效应,平板电脑在主流高端产品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相关的上下游行业,获利极为丰厚。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快速增加,也带来了相当的订单,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类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在增加,也为四季度开始的新一轮景气周期带来坚实的动力。 移动终端产业链电子元件最先受益 智能移动终端是电子行业成长性最确定的领域。而电子元器件则是移动终端产业链中最先受益且受益最大的环节。 据了解,智能移动终端要求零部件向高性能、小体积、低功耗方向发展,上游细分子行业中,芯片行业要求开发出高性能、低功耗的专用处理器;PCB行业对于HDI板和软硬板的需求提升;结构件、连接器和天线行业都向着加工精度更高、体积更小的方向发展;同时智能手机的多种通讯功能要求单个终端装配更多的连接器和天线。因此移动终端的发展将首先带动上游元器件的升级和变革。同时从成本结构看,元器件环节占据了整个电子制造产业链利润的大部分,因此电子元器件将是移动终端产业链中最先受益且受益最大的环节。 《规划》只能说是一个产业前瞻,目前对企业的影响还无法评估。一是时间问题,二是产业链实在太大,公司到底受益什么、受益多少还不得而知,关键在于落实和执行。
本刊记者:羽轩转载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