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O型腿已经开始成为困扰很多中国人的一个大问题。有些适龄青年还将其称为择偶难的“冷面杀手”。有数据显示,国人有超过40%的人有O型腿,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罗圈腿。更为悲哀的是,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不仅有近42%的人有O型腿,而且有O型腿的人中有85%的人不清楚自己有O型腿。上海一企业请相关专家进行了测试,并研制出了相应的仪器。
有权威专家认为,花一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测量出O型腿。不相信的话,就花1分钟自己测量一下吧。自然站立,双足踝、前脚掌都靠拢,双腿完全放松直立时,如果双膝不能并拢,有缝隙,这就是“O型腿”。大街上人很多,上下班时随便留意一下,看看路人们的腿型,你会突然发现,身边有太多的人是O型腿了,多的大大超乎你的想象。要不就看看电视上那些光芒闪耀的大小星星们,为什么一到特写镜头就不给下半身,好好观察下她们的腿型你就会晓得答案了。至于你自个的腿型,就不多说了,赶紧去跟你身边的人们做这个测试吧,关心一下她们。
也许你会说:这么多的O型腿,怎么都不去整整啊?恭喜你,你又引出了大众对于O型腿认识的另一个误区,那就是矫正方式。很多人认为O型腿没法矫正,或者只能通过手术进行矫正。大错特错。目前O型腿矫正有三种方法,一是捆绑,二是正O仪,而对于O型较严重已经影响到骨头的情况,才要适用第三种方法,就是手术。
这时候我们需要详细了解一下这个冷面杀手。
O型腿的学名叫做膝内翻,俗称、“罗圈腿”、“弓形腿”、“箩筐腿”。指的是在膝关节处,小腿的胫骨向内旋转了一个角度,故此称为“膝内翻”。膝内翻的定义并不是以内翻所成角的指向而命名的,而是以小腿胫骨的翻转方向命名的。膝内翻,其膝关节成角是指向外侧的,因此经常会被误称为膝外翻。
O型腿的形成。缺钙和遗传是膝内翻形成的两个基础,但更直接的原因,还是在于走姿、站姿、坐姿及一些运动。走路外八字脚、稍息姿势站立、长期穿高跟鞋、盘坐、跪坐、蹲马步等等,会给膝关节向外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会牵拉膝关节外侧副韧带,长期如此,就会导致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松弛。膝关节内外侧副韧带是膝关节内外侧角度的稳定结构。当外侧副韧带松弛的情况下,内侧副韧带偏大的力量就会牵拉小腿胫骨向内侧旋转,形成膝内翻。由此可见,认为膝内翻都是骨头弯了,是一种误解。
O型腿的人,平时站立和走路时,都是腿外侧肌肉用力,内侧用不上力。因此腿部肌肉发育不匀称,往往外侧肌肉多,内侧肌肉少。这样,形成的腿部肌肉轮廓线就是弯曲的,给人的感觉就是骨头弯曲了。并且,由于腿内侧肌肉少,会导致双腿间的缝隙别大。外侧肌肉多,就显得胯宽,下肢臃肿、腿短,上下不协调。如果看到这里你还在怀疑自己的腿骨是否真的不弯的话,一个小方法,鉴定一下吧:放松自然坐姿,双腿双脚并拢,小腿与大腿成90度夹角,这时你再摸摸你的小腿胫骨,如果还是不直的话,那真要去拍个X光片子喽。
杀手渐渐浮出了水面,认识了它的真面目,更不能低估这个杀手的强大杀伤力。O型腿对我们的影响和危害有哪些呢?让我们来细数一下吧。
首先对身材的严重影响
O型腿的人,大小腿都是骨骼外侧肌肉多,内侧肌肉少,这样导致下肢外轮廓线更加外移。显得胯宽,小腿特别弯。同时,由于小腿膝关节下面向外突起比较多,给人的感觉就显得小腿很短。O型腿的人,两条腿之间巨大的缝隙,让别人感觉另类的同时在视觉上非常不美观。再加之由于大腿曲线变化,从正面看,显得腿短,上下肢比例失调。O型腿的人,由于身体重量过多集中于膝关节内侧,在行走时,不易保持平衡,容易摇摆,形成鸭子步,步态较难看。
其次是对健康的威胁
O型腿改变了关节正常的承重线,使膝关节生理应力分布发生变化。原来受压力相等的胫骨内、外髁所受压力改变了。身体重量集中在膝关节的内侧,出现应力集中的病理现象。O型腿,即膝内翻畸形后,外侧副韧带所受的牵引力增加很多。这样病程越长,外侧副韧带就产生疲劳性松弛,越可能产生膝关节不稳,加重O型腿。年龄大了,常常会出现膝关节痛的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影响行走等日常生活。
杀手的杀伤力这么大,不能让它再祸害人间了,赶紧把它“消灭”。
杀手总有克星
民间目前比较流行捆绑矫正的方式,据说在部队里面甚是风行。每天拿一根宽宽的带子“狠狠”得绑住自己两个小腿个把小时,且不说这个毅力和痛苦都需要很大的承受能力,单是捆绑对腿部血管、神经造成的压迫和损伤都会让人望而却步。万一再弄伤腓总神经,那不是闹着玩的。
使用正O仪,相对来说,就很好的避免了上述问题。被业内人士成为O型腿克星的正O仪,其机械固定部分为“门”字型的人体力学设计,不会压迫膝关节背部通过腘窝的神经和血管,使用起来更加安全舒适,一次可坚持使用的时间更长,矫正周期更短。安全自然的物理牵引作用,逐步拉伸和松弛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正O仪具有可调节的机械固定力臂,适用于不同体型、不同程度的O型腿/罗圈腿朋友,操作也是智能便捷。
让这个冷面杀手永远消失吧。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