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霾监测站除了配备了常规的环境空气污染物监测仪器外,还增加了能见度、浊度、有机碳、元素碳、气溶胶粒径、黑碳等灰霾监测专用仪器,投入了400万。 “目前,宁波市区的能见度在50公里以上,空气湿度适中,浊度较低,总体而言,是一个很不错的天气。”昨天上午10点,在宁波市刚刚建立的首个灰霾监测站里,环保专家正在空气质量进行实时评估。
灰霾监测站?这个听起来有点陌生的名字,却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今后评估宁波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宁波也是全省唯一入选“全国灰霾监测示范城市”的9座城市之一。
宁波灰霾天气有逐年增多趋势
“去年年底,有连续半个月的时间,宁波都被包裹在混浊的灰色大气中,整个天空都朦朦胧胧的。”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自动监测室主任周军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天气,在气象上就被定义为“灰霾”。
周军说,一直以来,我省界定灰霾天气的标准都是执行国家标准,除能见度外,还综合考虑相对湿度、颜色等因素。
一般而言,能见度低于10公里,相对湿度在80%以上称为雾,相对湿度在70%~80%之间称为轻雾,相对湿度在70%以下称为灰霾。
有关气象资料显示,自1971年至2000年的30年间,宁波出现灰霾的平均天数为两天,此后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
从2003年开始,宁波市全年出现灰霾的天气逐年增多,特别是去年12月份以来,公众感觉经常出现灰蒙蒙的天气,而且持续的时间比较久。
宁波市气象台专家认为,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工业气体排放量日益加剧,是形成灰霾天的主要因素。
以前监测灰霾天气主要靠人工观测
既然,灰霾天对人体有如此的危害,那么它是否也可以像台风、高温、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一样,实现预警机制呢?
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宁波市建立首个灰霾监测站,其主要目的就是在不久的将来,建立灰霾预警机制,同时,这也是消除灰霾危害的一个有效途径。
“以前,气象台发布的灰霾天,基本是靠专家肉眼观测,建立了监测站以后,将通过实时数据的分析,更加精确地监控灰霾发生的地域,通过相关部门的配合,比如严厉限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工业气体排放等,从而消除或减轻灰霾对城市的危害。”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我省其他地区如何监测灰霾天气?省气象台监测中心科长吴利红说,目前主要还是靠人工观测。
“监测是不是灰霾天气,是有一定标准的。目前,全省各地气象台都采用目测的方法,根据天气现象做记录,再依照标准判断出是不是灰霾天气。”吴利红说,人工观测灰霾是最准确的,一般不会有错报、漏报的情况。
此次宁波引进灰霾观测仪器,就是采用人工观测和仪器观测相结合的方法,更加准确地观测情况。吴利红打了个比方:“这就像是医生望诊和仪器诊断相结合,这样对病症的判断肯定会更精确。”
宁波将用两年时间建立灰霾预警
灰霾监测站除了配备了常规的环境空气污染物监测仪器外,还增加了能见度、浊度、有机碳、元素碳、气溶胶粒径、黑碳等灰霾监测专用仪器,投入了400万。
目前,宁波市环境监测站重点对大气能见度、气溶胶特性、气溶胶质量浓度等开展连续监测,同时对臭氧等反应性气体进行监测,获得其浓度值和相应变化趋势。
灰霾监测站的建成,将弥补了以往宁波市在灰霾监测方面的空白,为研究宁波市的大气复合性污染状况,构建区域性灰霾监测网络奠定基础。
“在美国,一旦监测到出现灰霾天后,该地区的工业气体排放都将受到控制,而当大气条件好,空气扩散能力强时,则可充分排放,这是利用扩散条件好时的大气自净能力。”宁波市气象台专家表示,在不久的将来,灰霾监测站将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保护大气。
宁波市环境监测中心预计,在灰霾监测站建成以后,宁波将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建立灰霾预警机制。
延伸阅读
灰霾有多“灰”
气象专家表示,虽然,灰霾和雾看起来相似,但实际上却很不同,灰霾主要由空气中微小的可吸入颗粒物组成,而这些颗粒,往往粘着很多有害物质,由于体积超小,很容易进入人体造成呼吸系统的损害。
记者在网上查阅了灰霾天会人体的影响,结果发现,灰霾的天气除了会促发呼吸系统疾病外,对眼睛的伤害也特别大,比如,在灰霾天里,很容易导致眼结膜炎、眼压升高、白内障加重和眼底血管出血等病症。
另外,灰霾还会给人心理上造成压力,产生压抑、焦虑等情绪。
据研究,在灰霾天里,有一半以上的人会产生悲观情绪,另外,还有40%左右的人会出现失眠多梦、疲乏无力等症状。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