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QC, 检测仪器, 检测, 仪器, 展览会, 测量仪器, 测试仪器, 表面检测, 材料试验, 化学分析, 无损检测
低界面张力现象首先为美国已故表面化学家Harkins等所报道。1926年,Harkins和Zollman在研究盐对界面张力的影响时发现,将油酸溶在苯中,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后形成的液液界面张力比苯-水界面张力降低三个数量级,达到以0.04mN/m。这是当时测得的最低界面张力值。他还发现,如果在苯水两相体系中含有油酸、氢氧化纳、油醇、氯化钠四种成份,则界面张力更低。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其值小得无法测定。此现象在当时并无合理的解释,也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一则当时生产上尚无迫切要求,二则尚无测定低界面张力的好方法。 1942年,Vonnegut首先应用旋转滴法测定表面与界面张力,并成功测定了低界面张力。此法测定的界面张力值可低达10-6mN/m的水平,为深入研究超低界面张力现象奠定了基础。(B.Vonnegut,Rev.Sci.Instr.11 6(1942))
1952年,Silberberg(A.Silberg,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Basel, Switzerland, 1952)用旋转滴法测试了聚合物体系的低界面张力值。同时,他首次提出了轴承发热现象和由此导致的对界面张力测值的影响。(注:温度变化时,通常温度超高,界面张力值越低。作为控制技术,通常我们采用恒温控制系统,基本控制这些因素的影响)。
1967年,Princen et al通过椭圆积分解决了旋转滴外形问题,为我们计算界面张力的确切值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办法。他们测试了各种旋转速度下的旋转滴的界面张力值。但是,不同的是,他们是通过测试液滴的长度与体积来计算界面张力值,而不是通过测试液滴的直径来计算的。这样一来,需要不断的维持液滴量,否则液滴的体积的变化会非常大的。
1971年,Ryden和Albertsson使用了Princen et al的基本方法测试了一个界面张力值小于0.01mN/m的不相溶的两相聚合物体系。但是他们采用的旋转速度为200—450转/分。这个速度用于测试有粘度的聚合物可能适用,但是,对于低粘度样品而言,这个速度基本不符合要求。
同年,Patterson et al修改了测试方法后,用于测试溶化了的聚合物溶液。他们采用了测试液滴直径的方法来测试界面张力值,同时首次提出了经验校正因子值。
1975年,Torza设计了一个采用气浮轴承以避免轴承发热,同时,他还使用了磁性连接头,以避免轴的摆动。采用这种技术,转速可以提高到7000转/分钟,也减少了摆动。但是,这个速度再也没有超越。与此同时,他们采用了一种直径非常大的样品管作为测试用样品管。这种方法后来被采用到了现在被广泛采用的Texas德州大学的旋转滴界面张力仪中(TX500系列)。
1977年,Gash和Parrish发明了一种恒定转速旋转滴界面张力仪用于测定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张力值。他们通过一个铝合金连接件直接将样品管与马达连接,而不采用轴承。这种方法用于低于3600转/分时可能可以,但用于高速时,肯定不行。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