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分享按钮
QC检测仪器网|www.qctester.com
首页: 产品中心: 资讯频道: 展会频道: 市场研究: 供求信息: 新品介绍: 企业名录: 技术文章: 检测机构
专家解答: 学会协会: 行业资料: 电子样本: 期刊书库: 资料下载: English: QC视频: QC杂志: QC访谈: 邮寄现场
注册会员 会员中心
登陆企业
仪器搜索
热门关键字: 量仪量具  无损检测  物理测试  力学测试  材料试验  光学仪器  设备诊断监测  表面处理检测  环境检测  化学分析  实验室仪器  仪表类  超声波探伤仪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积极占领“制高点”

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积极占领“制高点”

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链接新闻  浏览次数:1658 发布时间:2010-1-27 QC检测仪器网
    2009年10月16日至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山东省考察工作。这是胡锦涛在山东东岳集团同技术人员亲切交谈,详细了解新型材料研发情况。 

    一年多前,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迎面袭来,我国经济发展遭遇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困难。面对严峻形势,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全局,运筹帷幄,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沉着应对、迎难而上、共克时艰。经过艰苦努力,我国率先实现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重要进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骄人的中国答卷,离不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辛奋斗,也凝结着党中央的智慧和心血…… 

    “不管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还是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都离不开创新。” 
    1月11日上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走出人民大会堂,手捧大红证书的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谢胜利难掩激动之情:“我们将继续在自主创新道路上奋发前行。”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2008年以来,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运筹帷幄,着眼全局,吹响了加快科技发展、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进军号”;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到院所,人们纷纷投身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大潮之中。 

    从自主创新到重点跨越,一年多过去,“科技的力量”在神州大地进一步释放,共和国未来发展的根基更加牢固……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发展,果断决策,周密部署,不断提高把握未来的能力   
 
    吸引千万亿次级计算机、华大基因研究院等“落户”;制定互联网、生物技术、新能源三大产业振兴规划,计划5年时间带动6500亿元产值……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一个个和科技创新有关的举措,在地处南国的深圳频频推出。 

    “金融危机来了,但自主创新的力度不能减,结构调整升级的步伐不能停,这些才是下一轮经济增长的主力。”深圳市常务副市长许勤的话,是他的肺腑之言,更是许多人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越来越清晰的共识。 
    美国力图在新能源等领域取得突破,欧盟宣布到2013年以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放眼全球,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一场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的“赛跑”悄然开始。 

    谁能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早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就鲜明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金融危机集中爆发并迅速向全球蔓延。 

    2008年11月,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出台了2年4万亿的一揽子计划,其中用于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的投资约3700亿元,占投资总额的近10%。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更加迫切地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懈进行创造性实践。”2008年12月15日,在出台一揽子计划一个多月后,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向科技人员发出了号召:“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快速扩散和蔓延、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积极为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贡献力量。” 
    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加大了到基层调研的密度。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对经济形势反映最敏感。细心的人会注意到,中央领导同志频频到企业和科研单位调研,到了企业,看的最多的是车间和研发中心,大力鼓励研发人员开拓创新。 

    从企业车间到研发单位,从港口码头到社区家庭,一次次调研,一次次分析,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更加了然于胸。 

    密集调研,果断决策……中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展开了面向长远、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 
    未雨绸缪,才能赢得先机;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从基层调研问计于民到出席国际会议提出建议,从中央政治局会议到国务院常务会议,党中央、国务院灵活应变、沉着应对,不断提高把握形势、把握未来的能力。 

    危机在蔓延,调研在深入。全国上下对自主创新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举措更加有力—— 
    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推出加快实施重大专项、为重点产业振兴提供科技支撑、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六项科技支撑措施,实施加大财政投入、加强科技人力资源建设等四项保障政策。 

    5月13日,中央财政预算计划2009年安排328亿元,2010年安排300亿元左右,带动企业投资,主要推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飞机等11个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同时启动实施一批自主创新产品规模化应用示范工程,加快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6月5日,《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公布,就加快培育生物产业提出了“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等33项措施,旨在将生物产业培育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7月7日和9日,国务院两次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分别听取经济专家和企业、行业协会负责人意见和建议。会议提出,要支持和推进新能源、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网融合”、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设想甫一提出,立即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更加突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说。 
    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出部署——要抓紧研究提出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笔笔真金白银的科技投入,一个个鼓励科技发展的文件,一项项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回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年多时间,党中央、国务院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仍然着眼长远,在自主创新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 

    2009年12月,在赴澳门参加回归十周年活动后,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珠海考察工作时对企业技术人员殷殷寄语——要“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的生命”,要“聚集更多优秀人才,不断提高研发水平,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作出更大贡献”。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一字之差,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更昭示着一个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美好梦想。
    抓住机遇,迎难而上--从地方到部门,从企业到院所,一系列推动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迅速出台,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力武器

    2009年岁末,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新潮格外忙碌,因为最近他又多了一个头衔--“中国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 

    这个刚成立的联盟是我国16个科技重大专项中成立的第一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联盟的成立将有利于我国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集聚和整合创新资源,加快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开发,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王新潮说,“作为首任理事长,我深感责任重大。” 
    成立技术创新联盟,只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科技新政”之一。 
    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推动技术改造,加快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超前部署、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回眸应对危机一年多来中国所走过的道路,历程惊心动魄,应对从容沉着。 
    从科技部门到财政部门,中央各部门紧密配合,积极协作,认真贯彻中央部署,纷纷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加大对科技和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 

    --困难时刻,国家启动十多个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2009年,民口9个专项共启动2597个项目(课题),安排中央财政经费518亿元。目前,已经取得数控重型桥式龙门五轴联动车铣复合机床等一批阶段性成果。 
    --一批先进技术和产品得到加快推广应用。国家加大了对“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高速铁路装备技术”等45项技术研发和推广的支持力度,加快一批有基础的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组织实施和推广应用步伐,为钢铁、石化等重点产业技术升级换代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科技部、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以加大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国家能源局正牵头制订新能源发展规划;财政部明确十大政策扶持新能源和环保产业。 
    --院士专家咨询服务活动中,120多位院士、专家奔赴苏、粤、浙、湘、皖、豫等6省,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把脉开方。 
    --从3G牌照发放到创业板市场正式启动,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一些酝酿已久的重大举措终于在2009年里推出。3G牌照带动了电信领域的新增长,而仅3G建设投资,2009年就达到1435亿。伴随首批获准上市的28家公司2009年10月下旬集体在创业板挂牌上市,一条融资新渠道铺展在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面前。 
    --金融资本在科技领域的放大效应逐步显现,创业风险投资快速发展,管理资本总量超过1400亿元。各地方设立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超过30家,总额超过100亿元。
    部门大力投入,地方积极跟进-- 
    从沿海地区到中西部地区,各地积极行动起来,一系列推动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迅速出台,成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有力武器。 
    2009年5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若干意见》,首批200多个重点项目相继启动实施。 
    民营企业众多的浙江,把自主创新作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战略,力争到2015年全社会科技投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等比2009年提高一倍。 
    作为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安徽合肥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将全力培育若干千亿元规模的战略新兴产业,抢占平板显示、量子通信等产业制高点。 
    老工业基地辽宁也不甘人后,提出在全省建立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战略。预计到2015年,将形成一批千亿元以上规模的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群。 

    政策落实不落实,关键在基层-- 
    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推动下,各地积极建设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服务。 
    各地创新型企业建设力度也不断加大。国家级试点企业已达469家,各地方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3000多家,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中央和地方财政重点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技术创新和创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及市场开拓等支持力度。 
    电动汽车、光伏太阳能、半导体照明……各地加大财政补贴政策的落实力度,启动实施 “十城千辆”、“十城万盏”等一批示范工程,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规模化应用,渐成气候。 
    面对危机,科技人员的作用更加彰显。 
    危机来袭时,曾占领美国一半以上Mp3芯片市场份额的广东珠海炬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业绩一度萎缩近50%。 
    暨南大学易清明教授等研发人员入驻企业,共建暨南大学--炬力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实验室,与公司研发团队一起研制GPS导航多媒体主控芯片,获得成功并实现量产,市场反应踊跃,企业迎来了新的增长点。 
    “很多科技人员入驻企业后,量体裁衣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大幅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提升了企业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科技部政策法规司负责人说。 
    2009年,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意见》,组织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深入一线企业服务,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挑战,破解发展难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到2009年年底,全国共有11万余名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科技部为此投入6.4亿元,天津、上海、江苏等14个省市落实配套经费7亿多元。
    2009年,在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形势下,我国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说:“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为扭转经济下滑趋势、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做出了重要贡献。” 
    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大力发展科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仅缓解了国际金融危机的“燃眉之急”,更为未来发展开拓了广阔空间。
    形势复杂,任务艰巨--我们必须奋起直追,抢占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推动经济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在金融危机中,依靠科技,不断自主创新,企业不但没有受到影响,还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这更坚定了我们走自主创新之路的决心和信心。”回首2009,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林冰自信而坚定。 
    坚定源于企业一份出色的“成绩单”:作为国内领先的网络、通讯、终端、视频应用系统及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星网锐捷加大研发力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销售收入有望从2006年的近10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0多亿元。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仅不会“沉没”,反而逆风飞扬--星网锐捷只是一个缩影。 
    随手翻开大红的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公报,人们不难发现:过去一年多,从超高压直流输电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开发到新一代无线技术平台,我国又诞生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推动了战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山东如意科技集团、南车青岛四方机车公司、中兴通讯……一个个企业在危机中积极创新,迎难而上,成绩斐然。 
    从京津城际铁路运行到武广高铁开通,一列列流线造型的动车组,不仅改变了交通运输格局,更扩大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圈,成为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参松养心胶囊”——一个自主研制的中成药,每年为300万人以上的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治疗,带动了制药业的发展…… 
    从交通运输到生命健康,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更给经济注入了无限活力和生机。 
    从1994年起,古巴生物学家奥古斯汀·拉赫·戴维拉和中国科学家合作,研发出我国第一个肿瘤治疗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 
    这位刚刚获得国际科技合作奖的外籍专家认为,近年来中国在科技发展水平方面有了快速提升,既与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分不开,更得益于国家对自主创新的支持。
    回首2009,从“最为困难”的一年到“极为不易”的一年,人们感慨万千。 
    “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加强科技支撑作为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月11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话掷地有声。 
    “一条重要经验”——这是对一年多来“科技支撑”作用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重要启示。 
    “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将是一个缓慢复杂的过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新年第一天,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的讲话,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的清醒和冷静。 
    展望2010,世界仍不平静,道路依旧坎坷。 
    “如果说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2010年我认为可能是最为复杂的一年。”2009年年终的“2010中国经济形势解析高层报告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分析,“复杂”在于不确定性因素很多。 
    “从长远来看,要想保持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进行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技术革命。现在采取的发展新能源、生物技术、低碳经济等措施,都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侯云春认为,“但是要真正在实体经济领域实现新一轮的技术革命,这需要时间。” 
    新年伊始,一条不太引人注目的消息传来—— 
    继北京中关村之后,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示范区将开展股权激励、深化科技金融改革等试点工作,成为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典范。 
    创新引领发展——推动经济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危机提出的最新要求,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之策。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之一,而中国这艘快速行驶的巨轮,也亟须安装一部“科技发动机”。正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份评估报告所称,中国需要在其快速增长的各领域的投资建设中加大在研究和开发、高等教育领域的份额;同时,要建设一个现代、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这次危机对中国也是一种机遇,如果能够抓住,就可能占据主动。”1月12日,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建议,应尽快研究未来的新技术趋向,促进技术创新,推动结构调整。 
    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必须进一步培育领军人才。“最主要是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江苏省科技厅厅长朱克江说, “要建立有效的专项制度,采取相应举措,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应对危机、持续创新提供保障。” 
    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产业化力度,尤其是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步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做好领军人才的储备以及产业化储备,还应在政策方面给予积极鼓励。”中原证券研究所分析师李俊呼吁。  
    回望近现代历史,中国曾经和科技革命4次失之交臂。 
    今天,身处又一轮科技革命的前夜,历史性机遇不容再次错过—— 
    “中国的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科学技术是推动这场变革的重要原动力。只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中国这艘巨轮就能产生无尽的力量,任何人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2009年11月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首都科技界大会上的讲话,是誓言,更是号角—— 
    这号角,必将激励亿万中国人,劈波斩浪,奋力前行!
 相关信息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市场研究 行业资料 技术讲座
展会知识 战略合作 技术标准
展会资讯 更多 
遇见未来实验室,共探科技新纪元 20
VisionChina2025(上海
AMTS & AHTE South
科技盛典,洞“析”奥秘 2024慕尼
2024 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逛
距离2025最近的一场电子信息行业盛
观众登记启动|优解制造未来,锁定20
聚力向新,抢抓3月机床采购季
开幕倒计时8天,第104届中国电子展
2024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 展
矩阵
行业资讯 更多 
“点亮梦想之光”青少年科教公益行进博
进博快报 | 瑞典商会领导嘉宾到访海
擎画未来 千人齐聚「蔡司全球质量创新
“组合拳”出击!突破电池膜球面高精度
数字驱动产业升级 | 第四届产品数字
创新交锋 蔡司全球质量创新峰会剧透第
30周年 | InnovMetric
守护生命之盾:医疗器械行业的质量精准
海克斯康亮相航空计量测试与检验检测发
航空业案例 | 三维扫描和增强现实技
权威!海克斯康QUINDOS软件荣获
2024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公布
热销仪器
检测仪器 检验仪器 测量仪器 测试仪器 无损检测 无损探伤 材料检测 材料试验 检测材料 几何量仪器
邮箱:(E-mail)QCtester#126.com   京ICP备12009517号-5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4614
北京考斯泰仪器信息有限公司   电  话:(Tel)010-58440895 /   
Copyright © 2009 QCtester.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GoogleSitemap QC检测仪器网 版权所有
检测仪器备案信息  检测仪器行业  测量仪器  检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