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温泽测量』数字化变革势在必行 |
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3759 发布时间:2020-7-30 QC检测仪器网 |
标签:
Wenzel-Schinzer认为,未来测量技术的重要性将愈加凸显出来。
Wenzel-Schinzer认为,未来测量技术的重要性将愈加凸显出来。而且他对数字化进程表示认同。但是发展需要时间, 温泽首席数字官这样说道。
测量技术正在经历着数字化变革,以温泽为例。Heiko Wenzel-Schinzer教授解释了为何发展带来的不仅是优势,标准化还面临哪些障碍,以及所有这些和谷歌及SAP之间存在哪些关系。
Wenzel-Schinzer教授,您在温泽担任的职位是首席数字官。此外,您的企业已经举行了两场虚拟展会,在社交媒体上的活跃度很高,并加大了对软件产品开发的力度。人们会产生一种印象,对于数字化这个主题,温泽采用多角度全面出击的战略。这是否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决定?
Heiko Wenzel-Schinzer 教授:整个测量技术行业在最近一年经历了数字化变革,因为软件已经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温泽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我们只是未采用这种说法而已,但现在开始要专业化地实施。人们首先要改变以往的理念,软件和硬件同等重要。众所周知,我们是是做设备起家的,这需要一个转换观念的过程,而且落实要从上层开始。我们的员工也应自信地提出自己对于数字化进程的想法。因此需要设置首席数字官这个职位。原则上,我们的数字化战略具有三大支柱。
Wenzel-Schinzer: 首先,我们在软件研发方面,尤其在瑞士,投入了很多资金。其次,我们还对我们的生产部门进行了数字化,采用高度定制化的生产模式。如果主要通过纸质载体实施定制,将会有产生混淆的风险。因此,温泽的生产部门设置了非常多数字化的工作岗位,使纸张的使用量大幅减少。第三个支柱是所有和在线营销及社交媒体相关的话题,例如这次虚拟展会,我们采用Control展会以外的方式举行,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中包括众多国际上的参与方。
您说整个数字技术行业在经历数字化变革,具体落实的过程将面临多大的挑战?
Wenzel-Schinzer: 当前,数字化变革是大势所趋,但在细节方面的繁琐程度超出预期。例如我们作为中等规模的供应商,当和一个大型客户开展一个数字化项目时,就会遇到高度个性化的需求。数字化标准尚未形成,集成化费用将会高得难以想象。因此,我们的解决方案对于每个客户几乎都需要全新调整。此种情况可以以SAP时代之前的经典IT行业作为参照。这种模式在未来10年内,将会产生更为明显的变化。
也就是说,在对不同制造商的设备进行关联时,缺少相关标准。但这正是旨在通过OPC UA达到的目的所在。
Wenzel-Schinzer: 完全正确。为此还有一个有我们参与的VDMA行动倡议。总共有10家公司参与,所有公司都愿意相互合作。但我们在3个月前,就开始通过此项目确定需要标准化的应用案例。一开始我们接触的应用案例非常非常多,现在将尝试减少数量,并找到案例的相同点。而这并非易事,每个供应商都有自己的想法。
您提到了IT行业。您是否认为,测量技术行业也会经历类似的发展轨迹,一家大型供应商会在某个时间点强势推广自己的标准?
Wenzel-Schinzer: 我不排除这种可能性。但如果不是任何一家测量设备制造商发起的,随后就会出现像谷歌这样的供应商,开始制定一套全新的规则。我是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的,但是如果我们作为测量设备制造商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其可能发生的原因在于,测量技术设备的数据处理量正以超乎想象地速度增加。而且从中提取所需的信息,其难度相当之大。
Wenzel-Schinzer: 在制造行业的IT领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业内公司能够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发现,大型加工设备制造商,例如Mazak或DMG和我们沟通的意愿相比以前有了很大提升,因为他们需要一个组合式解决方案。但我们没有一个像在IT领域具有统治地位的供应商,如SAP或微软。
像SAP、IBM 或谷歌这样的供应商在数据分析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而且可同时实现IT集成化。这种实力正是测量技术行业急需的。
Wenzel-Schinzer: 我在不久前还说过:所需的专业知识只可能由我们提供。没有一家实施标准化的公司具备这样的能力。但现在我认为,如果我们不抓紧的话,将无法抢占先机。因为我们客户中间排名前100名的大型集团,在IT方面一直都采用亚马逊网络服务或微软。
Wenzel-Schinzer: 采用我们技术的用户正在经历一场很大的变革。测量间内的测量技术员以前具有明确的工作任务。而现在如果测量设备转移到车间的设备线上或设备线内,操作人员在那里将使用众多不同的机器,例如有时需要操作测量设备,有时则需操作加工设备。这些用户最希望能够只需要按一个启动停止按钮即可。测量设备的任务是测量,并告知使用者,一个部件合格还是不合格。这时人工智能将用于评估发生缺陷的位置。这具有很高的难度。因为我们现在必须制造出每个人都能操作的系统。但即便如此,仍需要获得比以前更具价值的测量结果。而且难度还大得多。
Wenzel-Schinzer: 我们有不少项目需要通过我们的测量设备,分析实际值和额定值之间的偏差。而当测量设备集成到加工设备中并联合运行时,谁来计算加工设备的校准值?一些客户觉得这可以由我们的软件来完成。我认为这个难度很大。但我觉得,如果通过加工设备来完成的话,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要让设备去完成,今后将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施,那么问题来了,公司的哪个岗位负责检查测量和加工方向是否正确。人始终将起到重要作用。
Wenzel-Schinzer: 测量间很多情况下更多地被视作成本因素。在重视测量间技术实力方面,目前没有一个吹风者。而且当批次数量变小时,如果测量技术人员不能及时给出每个批次具体缺陷的原因,这将变得没有意义,因为这个批次已完成安装了。但在车间,用户可能完全不具备和测量间内的测量技术人员相同的实力。
如果软件越来越多地代替人完成操作,那么只能通过人工智能或机器学习功能来实现。
Wenzel-Schinzer: 是的,很正确。我完全不反对这样的发展态势,而且恰恰相反,我对数字化持认可态度。但我们必须明白一点,那就是这个发展过程仍需要时间。形势瞬息万变,一切皆有可能。因此还可能在数据处理领域出现新的市场竞争者。
您说过质量保证和测量技术对于数字化工厂的重要性可能还会增加。为什么?
Wenzel-Schinzer: 我们所承担的责任,明显更接近产品的来源。以前制造上千件数的批次,并从中随机取样。然后测量设备提示您:这个部件在这里或那里出现问题,随后将重新进行调节。如果是较小数量的批次,出厂的不会有一件坏的工件。也就是说,测量设备必须向前发展,并增加其重要性。测量设备会越来越重要,因为我们后续校准的机会将越来越小。增材制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每个部件都是独一无二的。现在关键的一点是,这最好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得以保证,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正好提到增材制造,一些专家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3D打印的重要性将得到提升。通过该技术可以更多地实现本土制造,并减少对于供应链的依赖。
Wenzel-Schinzer: 这是有可能的。当我们现在谈到项目时,很多人会说起增材制造。现在对很多企业产生了这种推动效应,并越来越多地研究这个方法。而且大型的生产设备制造商现在已将自产的增材制造设备列入其产品组合。计算机断层扫描成为适合此应用的完美测量技术,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这种需求。
Wenzel-Schinzer: 我们看到了CT技术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为中型设备全新开发了CT技术,并在我们的虚拟展会上进行了展示。从材质强度角度看,CT技术对于增材制造是很适合的。使用该技术还可以对轻金属进行断层扫描。此外,我们还在操作环境,也就是软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我们要让CT技术从专家的光环中解放出来,并使普通人也能够安全地操作设备。
Wenzel-Schinzer: 我们还看到了近线以及在线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对车间产品系列进行了完善,并推出了在生产线内使用的大型机器。此外,我们还大力采用多测头技术。企业是不愿意专门为5个不同的应用在他们工厂放置5台机器的,他们希望能通过一台机器进行接触式测量、光学测量以及粗糙度测量。因此我们推出了几个全新设计的光学测头,其中包括一个用于粗糙度测量的光学测头。但对于多测头技术这个主题,我们采用了和竞争对手不同的处理方式。我们的设备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场景,此外还计划对我们的技术进行联网和集成化。
您有何想法:联网和集成化趋势是否会推动市场参与方的进一步合并?企业可能会更多地依靠大型提供商,一站式采购各个解决方案,并随后对其进行相互关联。
Wenzel-Schinzer: 温泽在这些方面的投入度很大。目前在我们公司从事软件开发的人员数量已超过硬件开发。我们600名员工,其中有超过50名从事软件开发的工作,规模比我们小的供应商几乎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这意味着,这些公司必须采用合作方提供的解决方案,或并入其他制造商。而且这些客户可能会说:在我引进一家公司前,如果这家公司不具备长期发展的实力,我还是更愿意寻找一家更大的供应商。因此我相信还会继续出现合并的情况。
关于温泽
德国温泽集团是计量领域创新的先驱。温泽多样化的产品提供了三维测量、计算机断层扫描、光学高速扫描等多个行业的独特解决方案。温泽集团的技术解决方案在汽车、航空航天、发电及医疗等众多行业中有大量应用。温泽在全球范围内已交付安装超过10,000台测量设备。其子公司和业务伙伴在超过50个国家销售产品,并提供售后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