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今年10月10日,广东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建设质量强省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将质量强省建设纳入地方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以之作为对地级以上市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和实行问责的重要依据,并计划到2020年广东基本建成质量强省。
今年10月10日,广东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建设质量强省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将质量强省建设纳入地方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以之作为对地级以上市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和实行问责的重要依据,并计划到2020年广东基本建成质量强省。
30多年前,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勇于实践和探索的精神使得广东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今天,在质量强省方面又走在了前列。我们看到,广东省质量强省工作中,不仅注重实践,善于总结企业的先进经验。同时,也很重视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从理论高度来认识和论述质量工作的重要性。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使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都深刻领会到质量强省对广东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教授 李绥州
最近一些年,内地产品、工程与服务质量持续提升,不少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广东为例,如电梯安全方面的万台设备事故率、亡人率多年来在全国保持低位。2012年的统计数据为0.18和0.16,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但是,广东与全国一样,由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较短,法律规范不够完善,并且处于快速的工业化过程中,产品、工程与服务质量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大幅度提高产品、工程及服务质量,依然是困惑着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并且摆在各级主管部门面前的严肃问题。
居民幸福感从哪里来?如何保障居民持续提升幸福指数?就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而言,居民幸福与否取决于他或她每一天吃穿住行等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或者更准确地说,需求得到满足的质量如何。质量牵动着居民的心,质量事关居民生活幸福与否,质量问题是幸福广东建设的重要问题。
广东最近发布的质量强省战略《关于建设质量强省的决定》(以下称〈决定〉)可谓应运而生。制定并实施《决定》的重要目的是“切实提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和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保证“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与居民生活品质密切相关的产品、工程及重点服务领域的质量问题,全部纳入战略范畴予以规划。质量强省战略不仅规划了三大领域的质量问题,提出了广东质量发展明确的方向,也给出了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即到2015年“主要工业品85%以上按照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并且要大力提升服务水平,“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分别达85和80以上”,这个标准明显高于生产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0以上、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75以上的国家标准。总体看,《决定》目的明确、目标量化、任务具体、措施到位、组织保障有力。
可以预料,质量强省战略的发布对全面促进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是深远的:
一是推进我省与质量事业相关的标准化工作、知识产权工作、品牌、质量计量与检测、质量信息化、质量监督管理等事业,形成质量体系完整的产业链、技术链和管理链,从而构建出技术、监管、体制等多维度参与的多元治理局面。
二是进一步强化广东外向型经济的优势地位,巩固“广货”在国内外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没有质量保障、失去国内外消费者的信任,珠三角没有前途。质量强省战略给“广货”腾飞插上了一双巨大的翅膀。
三是将推动我省社会诚信建设。提高质量,归根结底是个社会诚信问题,要求产品的生产者、工程的设计者和建设者、原材料的供应者、服务的提供者等都要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组织生产和供给。质量强省战略可谓严密布防,使得不讲诚信的企业无法生存。
四是加强“重点服务领域”的质量建设必然提升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在内的各类服务质量。产品和工程质量奠定了幸福广东的物质基础,那重点服务领域质量的提升则从另一个层面保障了幸福广东的精神基础。如果说,产品与工程质量体现的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和谐友好的话,那服务质量则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友好,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精神保障。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相互融合,幸福广东建设才有保障。
以改革驱动广东的质量发展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程 虹
最近发布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质量强省的决定》,集中体现了广东省用质量驱动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也将为广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决定》通篇贯穿了改革创新的基本思路,也就是说,广东的质量发展要进一步走在全国前列,最重要的是要向改革要红利,通过改革驱动广东的质量发展。要使质量强省落到实处,真正使广东的经济发展建立在质量的基础上,就有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推动质量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第一、发挥市场在质量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质量不能离开具体的产品和服务,而产品和服务是由企业来供应的,质量当然也是企业供应产品中的内在属性。从市场的需求来分析,质量是由消费者来选择的,因而质量的主体与市场的供求关系一样,也是由企业作为供给方和消费者作为需求方来共同决定的。质量从根本上来讲是竞争出来的,家用电器行业作为广东最早开放的领域之一,目前总体上达到世界先进质量水平,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改变政府监管方式才能确立企业的质量主体地位。现在质量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就是企业没有真正的承担质量的主体责任。其存在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政府“全能主义”的质量监管模式,阻碍了企业主体地位的确立。政府质量安全监管应该大幅度减少事前的行政许可和审查,而主要扮演制定质量安全标准,并对违反质量安全的企业进行处理的角色,将质量安全监管主要放在事中环节,尤其是事后环节上,只有这样企业才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去提高自己的质量安全水平,承担好质量安全主体的责任。
第二、立足政府的宏观质量管理
构建政府综合性的质量管理体系。目前的政府质量管理,实际上是各个部门的分散管理,尤其是质量决策、执行与监督之间,缺乏有效的制衡。各个部门分散式的管理本部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体制,必然导致缺乏有效的质量外部约束。因而,要建立政府的质量综合管理部门,主要履行政府质量规划、标准制定和重大政府工程与项目的第三方监督职能。
构建政府专业性的质量管理体系。政府对质量的管理,必须依靠相应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标准、合格评定、计量与大数据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政府任何的质量管理都是基于标准的设立,并确定标准的合格评定方法,对标准也必须有不断的基础计量等方式的科学衡量,同时还要基于不断出现的新的质量风险因素,并将其转化为新的标准和计量衡量方式。因而,政府的质量管理要综合性的运用这些手段,如果这些专业手段不能得到综合性的应用,那将会带来质量风险控制的减弱。
第三、强化政府的质量公共服务
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广东省的企业要提高质量能力,基础之一就是标准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反映产业和技术变化的标准,更是企业创新的前提。然而,现有的标准体制,基本上还是政府的单一供给,不可能满足产业和技术变化的多样化标准需求。因而,广东有必要改革现有的标准体制,将政府单一的标准供给,改变为市场、社会和政府的多元供给。政府的标准主要立足于安全、健康、环保等公共性和通用性领域,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到标准的制定中来,形成以自愿性为主的团体标准,让这些团体标准中的企业主体通过标准的创新,来引领和促进产业与技术的发展。
改革是广东质量发展多年来领先全国的基本经验,改革也必将使广东的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并使广东质量强省的战略真正建立在改革创新的基础上。
以质量立省推动发展模式转型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吴克昌
中国社会经历30年改革开放和高速增长,正面临由温饱型社会向健康发展型社会的转变,民众的内在需求由改革开放初期生活必需品的极度短缺导致温饱维生困难,转向了为了追求生命健康和人的发展的安全与质量需求,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和资源环境的约束则构成了外部约束环境,迫使我们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模式必须尽快由数量规模型转变为质量内涵型。
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质量强省的决定》文件的出台,既是体现国家意志的《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9号)在地方层面的落实举措,也体现了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和率先发展地区,对于发展变迁特有的“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锐性,更反映了地方政府对于保持区域竞争力和领先优势的渴望。
作为地区发展战略的质量强省建设,显然不只是简单地以产品质量提升为目标,而是以全面质量提升实现企业竞争力提升,地区竞争力和领先优势提升,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升级转型,破解资源环境困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经济文明的层次。广东省政府将质量强省建设定位为全局性和战略性举措。从这一点来说,它是广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
站在战略的高度来看待质量强省建设,质量强省建设就不只是质量监管部门的任务,也不只是企业的责任,而是企业、政府和公民共同的任务,是全社会的任务。只有全体公民、所有企业、所有政府部门抛弃GDP的概念,牢固树立质量立省的理念,将质量立省的理念转化为全面参与质量强省建设的行动自觉,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监管、企业和社会负责、公民参与的管理体制,才有可能将质量问题上升到全局和战略的层面,才有可能使质量强省建设成为驱动发展模式转型,开启第二轮改革开放的驱动器。
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认识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内涵不仅仅是性能的好坏,也必然包含安全、节约、环保、高效的要素;质量的外延则不仅是产品,也包括服务、工程;也不仅仅是产品、工程和服务,而是经济发展和经济生活、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政府管理和服务,是在经济质量、社会质量、政府质量统领下的全面质量层次体系。因此质量发展的理念不是简单的商品品质和安全性的提升,而是发展模式和社会发展阶段的转换,是社会进步过程中的代际转换。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个重要失误是让利放权式改革割裂了责权利的关系,简单的让利放权调动了社会主体利用权利逐利的积极性,责任追究机制没有相应建立,导致权利和责任的严重失衡。责权利边界模糊,导致社会大量的责任真空和责任灰色地带的出现,政府处罚乏力、法律判决得不到执行,进一步导致普遍性的责任意识淡薄。出现了“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
市场制度不完善,秩序供应不足,原创的、优质的产品服务得不到保护和激励,假冒伪劣受不到打击,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一些企业热衷于仿冒、贴牌生产和简单引进,而不是努力去提高质量、建立品牌和进行技术创新。
广东省政府关于建设质量强省的决定,其措施中,有两个重点值得引起关注:一是将质量管理体制改革作为首要措施,提出了:“形成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为核心、权益保护为基础、保险救济和社会救助为保障、质量检测和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为技术支撑、政府监管为一般强制的现代监管体系。”如果这样一种体制能有效建立起来,将有望解决现行质量管理体制扭曲造成的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责任倒错,职能倒错的问题。在现行体制下,企业和销售商作为供应主体,没有改进质量的动力和保证质量的责任意识,政府承担了发展质量和保证质量安全的无限责任,为了承担这份无法承受之重,政府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增加监管部门,扩大监管人员,结果是管得越多,问题越多,以至一些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为了避免承担责任,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合谋掩盖质量事故。消费者作为权利主体,其权利得不到有效的救济和保护,造成大量的社会冲突和民众不满。
二是将落实企业主体质量责任作为主要举措。文件提出:“建立企业质量首负责任制,将消费者或权利人构成直接利益关系的相对人确立为首负责任承担者,构建全环节责任追溯链条。” “企业主体质量责任”不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明确了作为生产者的企业和作为监管者的政府究竟谁应当是责任主体。更重要的是,“构建全环节责任追溯链条”的思路反映了政府在问题认知和治理理念上的重大变化,即把群众因质量问题和质量安全事故频发而引发的对政府治理的不满,简单地归结为政府部门监管不力,把应当概括性承担的责任变成实质性承担这样一种简单化的认知,转变为将社会主体应当承担的责任归于社会主体,把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留给政府。在治理理念上政府意识到仅凭“一己之力”已无法解决当前面临的质量问题,而必须借助社会力量建立起多元主体合作的综合治理机制。这种合作治理的核心就是“建立全环节责任追溯链条”。因为只有把所有参与交往过程并因此而获益或因此而对权利人的权利构成损害的主体纳入到责任追究体系,使每一位权利相对人承担相应的责任,才能确立每一位权利主体在实施权利主张时的责任意识,建立起社会自我监督机制。
全环节的责任追溯链条实质上是建立以权利来制约权利的社会自治体制,使每一个权利者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都受到他人权利的规范和约束。这一点正是我们今天社会管理创新和和谐社会建设最缺失的一种认知和治理理念。
质量强省为企业创造良好环境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总裁 董明珠
质量是企业形象和信誉的载体,更是企业的生命。提升质量是兴企之道、强企之策。我认为,广东在全国率先发布建设质量强省,将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决定》在工作思路、任务、举措及组织实施中实现新的实破,工作目标更为高远,具有前瞻性,对企业更有指导性。《决定》里还提到,为不断提高企业产品、服务及工程质量,大力推进标准、知识产权、品牌和计量建设工作,并对2015年、2017年质量发展目标均进行了指标量化。这些目标都将为企业发展质量指明方向。
格力电器非常重视国际先进标准的引入以及企业先进标准的建设,目前也制定并实施了“标准领先”战略,通过“标准领先”实现“质量领先”。格力目前采用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企业标准达12800多份,标准范围覆盖到设计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验标准等各种类型标准,其中公司自己制定的技术标准有9400多份,产品标准覆盖率100%,是标准化良好行为示范企业。此外,我们还通过知识产权战略计划的实施,持续提升格力市场竞争力。
有了《决定》作后盾,格力将更加坚定不移走质量强省之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缔造全球领先的空调企业,成就格力百年的世界品牌”为目标,为“中国梦”贡献更多的力量。
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堤坝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首席质量官 邓 飚
广东发布《决定》,意味着广东率先拉开以质量促发展,以质量促产业转型的序幕,其将使广东企业在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处于领先优势。
2009年华为率先在国内创建首席质量官制度。公司首席质量官由集团高级副总裁担任,首席质量官牵头公司质量文化建设。我们长期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要求公司各级管理者树立:质量是客户最最基本的必备要求,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堤坝。通过丰富有效的质量文化建设活动以及首席质量官制度的有效运作,极大地提升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促进质量战略的落地,使质量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自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企业面临越来越大压力,向质量要效益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认识,广东省、深圳市政府也推出“省长质量奖”、“市长质量奖”等质量奖项,激发全社会重视质量,全员参与质量建设。省政府发布并实施《决定》,标志着质量已上升为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有了质量发展战略的指引,必将极大促进各行各业重视质量的社会氛围。不断完善的社会质量管理与监管制度,也将大大促进各行各业质量的快速提升。
培育质量品牌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裁 刘建辉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近来年,广东先后出台一系列质量强省文件,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创造良好环境。其中,《决定》就为企业质量建设提供行之有效的指导建议。我们现时做强做大也得益于坚持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此外,《决定》中有关加强标准化、品牌培育、质量提升、创新质量等对我们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作出了非常清晰的指引。
《决定》提出,要加强品牌培育,制定企业品牌发展支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加大企业品牌保护力度,推动企业提升自主创新和质量管理能力。并制定了2015年及2017年的品牌建设量化指标,培育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品牌企业。
坚美历来就十分重视质量品牌的培育。2012年,坚美就以申报工信部“全国工业企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为契机,在政府的扶持和有关品牌推广专家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形成覆盖品牌培育战略、目标、资源和过程的管理框架,建立完善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成为国家工信部首批“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
品牌形象的提升给坚美带来巨大的市场效应,据统计,目前,全球440m以上的10座最高建筑中有5座选用坚美铝材,占比50%;全国300m以上的49座超高层建筑中有17座选用坚美铝材,占比35%;全国10大房地产商中有8家与坚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占比80%,成为高端建筑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