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链接新闻
浏览次数:1915 发布时间:2009-9-4 QC检测仪器网 |
代理和系统联盟商的角色,推动和见证了虚拟仪器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他说:“虚拟仪器的核心就是利用了计算机的强大计算能力,它的采集、分析处理和输出表达能力很强,因此,我们将虚拟仪器定义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测试和测量系统。”左毅总经理说,虚拟仪器的概念早在1994年就由他提出,经过十几年的耕耘,目前,虚拟仪器技术的概念已经得到极大地认同,深入到许多电子工程师的项目之中。《电子产品世界》最近组织的一项调查也显示,虚拟仪器技术是工程师采用得最多的测试和测量技术。
中科泛华现在业已形成的自主测控技术和系统集成产品涵盖了航空、航天、石油、汽车、电子、电力、船舶和民用电子等多个领域。因此,通过对他的采访,有助于中国国防电子行业了解目前中国测控行业的整体发展方向和需求“参加国防电子展的目的之一就是展示公司近年来所取得的技术成就,”他透露说,“泛华这么多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服务于国防科技对测试和测量技术的需求。”
虚拟仪器技术建立在最新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之上。目前,中国电子行业的计算机普及率已经大为提高,利用已有的计算机平台来推广虚拟仪器的应用大有可为,左毅指出:“如果能够从设计到制造全过程贯彻可测试性设计技术,那么每年对虚拟仪器的需求有望达到30-50%的增长率。”
他介绍说,目前由中科泛华推出的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最新系统集成方案包括:机载装备静动态测试系统,包括雷达和航空发动机测试;汽车ECU运行环境仿真测试系统,主要用于监测各种排放指标;汽车传感器测试系统;高超声速风洞测量系统等等。通过这些具有自主产权的技术方案,中科泛华公司以先进的测控技术为中国企业提供专业和优质的服务。
谈起由一个NI的代理向拥有自主测控技术的系统集成商的转变。左毅认为,测试和测量是基础性的工作,这里面需要大量的智慧劳动,因此,他分析认为这在中国是一个有着巨大发展机会的行业,他说:“我们不是简单地把国外的技术拿来,推出自己品牌的产品,而是要将国外测试和测量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理念带到中国,为中国的企业提供系统的测试和测量解决方案,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他表示,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做到过去的惠普、现在的安捷伦那样的国际知名测试和测量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必然选择。 通过参加国防电子展览会,泛华进一步推进虚拟仪器技术在国防工业中的应用。他表示,目前虚拟仪器技术虽然在满足国防电子领域测控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他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军事电子项目采用的是预研、型号生产和列装三步走的策略,在这三个阶段当中,从短期着眼考虑采用先进测试技术的人比较多,而不是从设计到制造全过程考虑如何利用可测性设计技术,以长期稳定地完善产品的设计、改进产品的质量。”
如果在实际环境中测试军事电子项目及一些大型项目,通常需要耗费高昂的成本。他举例说,要使发动机达到欧四标准的排放,ECU必须实现精确的控制,这就需要监测多点的信号;此外,航空发动机和机载雷达的测试也类似,对它们的测试都耗资巨大。国外企业在历代ECU和发动机的研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测试数据、设计经验和制造实力,而这些东西中国的企业是一片空白。为此,他表示说:“虚拟仪器技术只要利用计算机构建一个环境仿真系统,就可以完全利用计算机来实现对大型被测系统的仿真测试,从而有可能帮助中国企业大幅度降低测试和设计的成本,缩短测试和测量的周期,为此,中科泛华公司正在计划做测试环境仿真技术的研究,以期满足国防及民用大型测试项目的需要。”他说,“除了发展先进的传感技术和采集技术,今后要着重发展针对被测信号的信号调理技术和针对信号处理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此外,提高测试和测量的速度,满足实时频谱转换的需要,也是虚拟仪器技术发展的方向,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前进。 了望虚拟仪器技术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他表示说,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系统地掌握大型项目测试需要、并能够自始至终将虚拟仪器技术融合到大型项目之中的人员奇缺。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多年来形成的体制之外,测试理念的落后也是重要原因。他说:“随着项目复杂性的提高,必须将可测性设计的理念融合到设计的各个阶段之中。”
由此看来,基于虚拟仪器的测试虽然有助于测试人员早出成果,但是,提高整个总体测试行业的水平仍然任重而道远。他赞许地说:“要改变目前重设计、轻测试的现状,可能还要20到30年的时间。”可喜的是,在中国测试和测量行业,泛华有着许多“竞争伙伴关系”,他期待着与国防电子行业有识之士共同打造军事测试和测量技术的新未来。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