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的产品有质量问题,为了更好地维权,去质监部门检测一下产品质量是一条良策。然而,市民朱先生近日到质监部门检测自己电动车的蓄电池时,比产品价格高出近4倍的检测费用却阻断了他的维权路。
朱先生的电动车才开了1个多月,但在充满电的情况下电池的续航能力似乎不太好,达不到应有的速度。是不是蓄电池有质量问题?朱先生便带着蓄电池来到位于新区的国家光伏质检中心进行检测。工作人员细心地询问了一些相关问题后开出了1000元的“体检”价格,检测时间需要3-15天。“买个新的只要200多元,检测一下要1000元?”在这看来很不划算的价格和并不短的检测时间下,朱先生只好作罢。据了解,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虽然面向社会开放,接受市民个人送检样品的检测,但目前真正通过这一渠道维权的市民很少,甚至不到整个送检样本的5%,而高昂的检测费用则是令送检市民望而却步的重要因素。检测费用跟商品价格相差为何如此悬殊?无锡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蒋南清说,产品的价格和检测费用不能进行同等比较。例如一瓶酱油在超市二三元就能买到,但检测却需要用一周时间来发酵、培育细菌等,检测一次的费用要几百元。另外,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收费的项目和收费的标准都是通过物价部门核准的。
一双皮鞋600元,为鞋底断裂做检测要花500元;一辆汽车20万元,做一次发动机检测要上万元……去年年底,本报曾连续报道过高昂检测费吓退维权市民。另外,检测往往是破坏性检测,检测过后能不能找到“答案”是未知数,即便是司法程序中需要的检测,高昂的检测费也要由消费者先行垫付,这些检测“风险”也让消费者难以接受。市委党校邓弋青教授说,产品质量检测原本应该助消费者维权一臂之力,但现在却好像成了维权路上的“拦路虎”,确实是有些遗憾。很多消费者在高昂的检测费面前只能无奈地放弃维权。当然,质量检测的确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专业性工作,价格高也有高的道理,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管怎么说,产品检测属于公共服务范畴,服务部门还是应该想办法来降低服务成本,给百姓更多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