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会协会资讯
> 新时期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创新与发展的思考(二) |
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链接新闻
浏览次数:3480 发布时间:2009-7-31 QC检测仪器网 |
(三)为企业、行业服务 我会要充分发挥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作用,为其营造自主创新的氛围服务。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摸清行业科技开发能力和企业自主创新的现实状况、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通过各种途径向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反映,提出政策建议;加强“科学技术奖”的组织工作,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推动科技进步、推进自主创新的实践中做出贡献,促进企业努力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为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咨询、技术评估、产品鉴定和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为企业提供前瞻性技术储备,加速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企业技术升级。 学会此前推出了面向行业、 面向企业 的 12 个服务平台 ,即: 专家咨询、用户推介、市场调研、项目评估、产品发布、品牌推广、科技奖励、人才推荐、资格认证、信息分享、媒体宣传 和 会展服务 。 这 12 个服务平台 就是 从企业 的实际 需求出发,将我会多年积累建立的 有效资源精心 整 合 ,以一体化的服务形式向企业提供,实现服务 内容的立体化、 增效化 、 品牌化 和务实化。
四、积极倡导 开放胸怀 开放是学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一流学会必备的基本素质。惟有开放,我会才能吸纳各方资源,兼收并蓄,为我所用,并不断超越自我,走 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此学会工作将继续坚 持开放 的 态度 ,采纳“大联合、大整合、大融合”的思路和“互利共赢”的方针,寻求新的 合作平台 ,谋求更大的发展。
(一)开放会员发展思路,扩大学会加盟体系 进一步扩大会员 的 覆盖面,完善以会员为主体 ,多层面、多渠道、多领域广泛 的组织 架构 体 系,扩大学会的队伍,强壮学会的肌体。
(1)竭诚邀请学科、行业内有影响力的知名学者、专家加盟学会,丰富学会的专家资源,提高学会的影响力、创造力和决策力。
(2)积极吸纳优秀的、有代表性的、热心学会工作的科技人才特别是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加盟学会,增添新鲜血液,实现学会组织年轻化,加快学会改革步伐,扩大学会的学科代表面。
(3)主动吸纳境内外,在业界有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代表加盟学会,将集聚在产业的科技力量,吸引、凝聚到学会中来,扩大学会的行业代表面,更好的为行业服务。
(4)注意吸纳海外科技人才加盟学会,支持、推广“海智计划”,注重加强与海外学子、海外华人及港、澳、台地区优秀科技人才以及有影响的企事业单位代表的联系、合作与吸纳加盟工作,并探讨建立学会海外机构网点的构想。 在大力发展会员的同时,我会仍将严把入会资格关,为学会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对国内外科技组织的开放与合作 加强对外合作,从国际国内条件的变化中抢抓新的发展机遇,从行业内外优势的互补中创造新的发展条件,在不断强化的竞争中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充分地利用好 相关 资源, 同时在开放中 把握对外合作的主动权。 多年来, 我会与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中国光学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等兄弟学会以及 美国仪表学会、英国测量控制学会、日本测量控制学会、韩国测量仪器协会、香港工程师学会等多 家 学术组织 一直 保持 着 密切 的 联系 和良好的合作 。 我会还与相关的联合国组织,会展业组织,以及国内外众多的知名大学、研究院所、设计单位、政府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包括业界、国内外大公司等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我会多年的发展实践证实了开放的意义深远重大。 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会将以更加开放务实的姿态主动与国内外相关组织、企事业单位联系,洽谈合作,对于“互惠互利”和有利于业内发展的合作项目持积极欢迎的态度,并努力推动实施。
( 三 )与业内媒体资源 合作 经国家民政部注册, 我会成立 有 “ 期刊工作委员会 ” ,是以建立业内媒体联盟为目标而落实的 组织 形式,这一资源应该成为我会的宝贵财富 之一 。整合、盘活这一资源, “ 为我所用 ” , “ 为我添彩 ” ,并扩充其增值效应是我会成立该机构的初衷。
根据 目前 统计 ,业内共有 91 家媒体,其中 由我 会主办 的 期刊 7 家,非 我 会主办期刊 4 2家 ,企业刊物 2 1 家 ,网站 21 家。 已 参加我会期刊工作委员会的 有 31 家 媒体 ,这表明我会与业内媒体的交流合作、相互促进尚有 较 大的 发展 空间。
(四)努力开发其他合作项目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继续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为适应新技术革命而兴起的一种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教育形式。 我会与国内外专业培训公司合作, 充分发挥学会的专业优势,满足业内知识更新的需求,结合当前仪器仪表学科的最新动态及热点,着重 开展多层次、系列性的高级研讨及技术培训班,不断提高 从业 人员的素质 。
联合社会力量 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 ; 调查研究、总结推广科普工作经验,培训科普工作人才 ; 开展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鼓励学会分支机构广泛开展科普活动。 五、始终坚持 务实作风 务实勤奋,严谨缜密始终是我会办会的好作风、好传统,我们要始终坚持,并继续发扬。 (一)发挥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作用, 实现民主办会 根据学会章程,我会每年召开一次理事会、两次常务理事会。学会对重大事项与重大活动的决策、推广、执行、管理和监督都按照学会的章程严格执行,充分体现了我会的一贯严谨缜密,稳中有序,民主集中,高效务实的办会作风。我会将进一步强化民主办会机制,倾听会员的呼声,采纳他们的建议、保护他们的权益,多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办大事。
( 二 )加强对基层组织的管理力度 我会下属的 众多 分支机构 中 有些设立较早 , 活动 较 少,发展缓慢;有些在学科上内容过 多 重复,造成资源浪费;还有些 因 形势发展,在出现新的学科和新的应用领域时,无法以相应的组织形式 继续 开展活动。 对此, 我会将加强对分支机构的 调研梳理,并适时进行 清理整顿 。 对不能正常开展活动的分支机构 将 按学会组织原则加以整合重组, 使学会形成废虚务实的良好风气。
( 三 )推广行之有效的分会区域联盟活动模式 建立分会区域联盟旨在整合分会间的有效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更好 地 发挥学会在各地区科技与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调整学会的组织架构,盘活学会的地域资源,增强学会活力与互动能力 ,这也是学会工作改革的一项务实之举。
目前我会已对 六大区域联盟 ( 大长三角区域联盟、泛珠三角区域联盟、环渤海湾区域联盟、东北区域联盟、西部区域联盟、中部区域联盟 ) 进行了正式授牌仪式, 并 指定了各区域联盟的牵头学会及相关联络人。 在组织形式确立之后, 各区域联盟 将 明确联盟的概念,探讨联盟的任务,制定今后的工作计划和目标,确定操作模式和实施方案, 务实地开展联合 学术 等活动 。
学会的组织建设,必须适应学科发展的形势,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在新形势下, 我会将 加快推进学会体制 机制 改革,形成健全、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 ,以利于学会各项事业的稳步持续发展 。
六、严格秉承 科学态度 新形势下 ,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统领学会工作 。
(一) 提升学会数字化办公能力和信息化服务功能,强化学会科学化管理 为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我会将 对学 会的相关 信息资源 实现 数字化 管理 ,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在学会 工作 传统 运作 的基础上,构建数字空间 。加强并不断完善我会的网站建设,使学会网站集信息发布、会员在线注册服务、会议管理、期刊投稿采编、继续教育、资格认证、社会职能等为一体,逐步使学会工作的信息化功能向专业化、精品化转变。 目前 学会 在建或拟建的 各类 数据库包括:专家库、会员库、志愿者库、会议库、业内信息库等。
(二) 加强 秘书处员工素质培训与职业化教育 我会将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秘书处人才队伍建设,强化 秘书处员工的职业化教育培训 ,科学管理,更好地为学会各项事业服务 。
(三)认真研究并处理好学会工作的八大关系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会认真分析研究当前的形势和我会所处的环境,找准定位,明确任务,总结出要处理好的学会工作的八大关系,即:勤奋务实与开拓创新的关系;推动学科进步与促进行业发展的关系;学会基本主业与开拓延伸项目的关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服务会员与经营学会的关系;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关系; 学会领导层与学会执行机构的关系;学会业务主管与行政挂靠单位的关系。
在新形势下,学会工作要处理好这八大关系,提高为会员、企业、政府、行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促进行业振兴的大业中发挥我会应有的作用,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贡献。
今天,在热烈庆祝我会成立三十周年之际,我们要感谢中国科协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对我会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感谢广大科技工作者与社会各界对我会的鼎力支持和竭诚相助;感谢学会老一辈领导人对学会事业做出的卓越功绩与无私奉献。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老秘书长陆廷杰同志为我会的创新和发展所起到的“开拓先锋”的作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要“尊重历史,尊重劳动,尊重一切为学会做出过贡献的人”,将这一好传统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我会经过三十年的艰苦奋斗,创新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也已经拥有了殷实的家底和相当的实力。但我们仍然要居安思危,戒骄戒躁,扬长避短,激流勇进。有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说的是事态发展变化无常。对于我会的发展,我们要把这句老话换成一句新语:前三十年开拓进取,蒸蒸日上;后三十年创新跨越,再创辉煌!
让我们继承、发扬我会的光荣传统,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奋发向上,努力在今后的发展中,共创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再度辉煌!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