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访国家流感中心主任:将增建216家实验室 |
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链接新闻
浏览次数:2096 发布时间:2009-6-30 QC检测仪器网 |
可以预见的是,直到这个冬天,舒跃龙和他的团队还要继续与甲型流感战斗。舒跃龙是中国国家流感中心的主任。 舒跃龙告诉本报记者,历次大流感流行已经留下警告:第二波、第三波疫情往往死亡的人数要大大超过第一波。现在,国内外流感专家判断,第二波疫情可能会在秋天到来。今年11月,国家流感中心将接受世界卫生组织评估。顺利的话,中国将诞生WHO第五家参比实验中心,“这对中国的流感疫苗研发及相关产业发展价值巨大。”舒跃龙说。 《21世纪》:疫苗生产是否已有最新进展,中国公司是否有机会自主研发参加全球竞争? 舒跃龙:疫苗生产已经有了最新的进展,北京时间27日上午,世卫组织在美国CDC的参比中心确定了以A(california-7-2009)作为最终的疫苗生产用毒株。 疫苗毒株的选择是非常复杂且专业的过程,世卫要从全球各个国家网络发出的毒株中进行筛选。从变异程度(越大越好),流行情况(越广越好),以及复制能力是否足够疫苗生产,是否符合计算机配产的管理要求等方面。 过去季节性流感疫苗生产的选择世卫组织一般要用五个工作日确定,这一次用的时间更多。 世卫组织之前所说的“7月中旬投产”,是指大批量生产的起始时间,之前会进行小批量的生产测试,不断修正工艺,确保安全,这个过程的长短关键就要看疫苗制造商,具体的技术工艺,设计参数厂家肯定不一样。 世卫只是提供了一个种子,如何发芽结果还得看疫苗生产公司,全球的疫苗生产公司都可以向世卫索要毒株,最后谁最先做出成熟的产品,取决于他们的技术水平。 中国方面据我所知北京、上海的一些企业也在不断紧密与世卫组织联系,希望获取毒株进行疫苗研发。 《21世纪》:国家流感中心掌握的现有自采数据,结合世卫共享的数据,对于评估病毒的毒性、传播力、变异可能性等方面是否能整理出概率上的趋势? 舒跃龙:通过现有共享的毒株的分析,在毒性上类似于季节性流感,但现在不能肯定病毒会否变异,现在从各个区域采集的毒株,在基因序列上高度同源,基本没有差距,因此根据现在的数据病毒没有变异情况。 传播能力与季节性流感相比较为类似,也有科学家认为较季节性流感更高,但相关研究都是早期数据的累积,可能还不足以全面解释问题。 《21世纪》:国家流感中心为何要加入世卫组织全球参比中心? 舒跃龙:全球流感监测网络中有四个参比中心,分别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参比中心整个网络的技术、标准的引领者,国家流感中心比其低一个层次。 中国国家流感中心每年给全球网络共享很大量我们分离的疫苗毒株和其他资料,自1990年以来的不完全统计,世卫组织针对多种季节性流感推荐的疫苗毒株中有一半以上是中国国家流感中心提供的。 但我国在全球网络中贡献比较大,中国的地位也比较特殊,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将国家流感中心升格为全球第五家参比中心,这对中国的流感疫苗研发及相关产业发展将价值巨大。 通过全球网络,我们与其他一些国家进行共享,沟通,比如这次甲型流感发生后,国内没有相关资料,我们是从美国CDC拿到最早的相关临床资料、流行病学与基因序列,进行的先期研究,包括最早的毒株也是美国CDC提供的。 总体原则上,大家应该共享所有信息,但在具体操作层面,有100多个国家参加,各个国家的情况不同,相互的良性关系较为重要。 《21世纪》:目前加入全球参比中心的难题有哪些? 舒跃龙:制约因素确实很多。如果用美国CDC参比中心作比较,首先在硬件上差距很大,技术操作大家都能掌握,特别需要国家进一步投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所有的疫苗事宜,中国只能走在四个参比中心后面,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有检验疫苗安全的高等级动物实验室,这和疫苗的安全性测试息息相关。其次,现在没有建立起符合疫苗生产要求的GLP实验室。 《21世纪》:目前的流感网络体系能否发挥效果? 舒跃龙:由于甲流防控形势的变化,扩大监测网络与实验室是加强防控的主要对策,现在已确定在原来的基础上要增建216家实验室,360多家监测医院。 具体建设规划正在积极协调,我们希望关键设备迅速到位,但因为涉及的因素较多,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希望赶在秋冬季节前可能发生的“第二波”疫情前全盘到位,但愿天随人愿,能够抓住这几个月的时机。 现在的重点一是积极申请国家财政支持,二是进行人员培训,27日刚结束对省级CDC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把他们训练成“老师”,他们回去后再迅速向市级网点与定点医院相关人员传授。三是要求各省疾控中心立即对实验室与定点单位进行实地督导、评估。中国CDC也会进一步在全国踩点。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