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分享按钮
QC检测仪器网|www.qctester.com
首页: 产品中心: 资讯频道: 展会频道: 市场研究: 供求信息: 新品介绍: 企业名录: 技术文章: 检测机构
专家解答: 学会协会: 行业资料: 电子样本: 期刊书库: 资料下载: English: QC视频: QC杂志: QC访谈: 邮寄现场
注册会员 会员中心
登陆企业
仪器搜索
热门关键字: 量仪量具  无损检测  物理测试  力学测试  材料试验  光学仪器  设备诊断监测  表面处理检测  环境检测  化学分析  实验室仪器  仪表类  超声波探伤仪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塑化剂风波再引添加剂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亟需健全

塑化剂风波再引添加剂标准 食品安全标准亟需健全

http://www.qctester.com/ 来源: 链接新闻  浏览次数:1551 发布时间:2011-6-17 QC检测仪器网
  ●食品安全基础标准应涵盖食品最终产品安全指标的几乎所有方面,但目前尚无法完全通过设定基础标准来覆盖所有食品产品
  
  ●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进行管理是主管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
  
  近日,台湾塑化剂风波酿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事发后,卫生部发布新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公布了新一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包括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等共17种。同时,卫生部规定,从6月20日起,市场上所售食品不仅要在包装或外盒上标明所有添加剂名称,还需注明具体含量。
  
  究竟还有哪些添加剂不能使用?卫生部所公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能否将非法食品添加剂一网打尽?除添加剂外,其他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否也有相应的标准进行规制?
  
  记者了解到,由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中心组织编撰的2011年中国食品药品蓝皮书于近日发布,其中对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食品安全国标仍在制定中
  
  “食品安全标准是国家食品安全法规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提出了食品安全标准的概念,并将食品安全标准作为食品领域唯一强制执行的标准体系。”这是2011年中国食品药品蓝皮书对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总体解释。
  
  那么,作为唯一强制执行的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标准是否健全?
  
  记者注意到,剖析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发展历史,要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其前身是食品卫生标准。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制定部分食品卫生领域的单项标准或技术规定。20世纪70年代,卫生部下属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负责并组织全国卫生系统专家制定了14类54个食品卫生标准,食品卫生标准体系初步形成。20世纪8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颁布实施,卫生部成立了食品卫生标准技术分委会,系统组织开展食品污染物、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辐照食品、食物中毒诊断以及理化和微生物检验方法等食品卫生标准研制工作。
  
  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后,我国开始逐步构建新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据2011年食品药品蓝皮书介绍,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国务院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实施细则的要求,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这项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
  
  基础标准尚未实现全覆盖
  
  掐指计算,构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已近60载,但是公众对其具体内容却知之甚少。
  
  据2011年食品药品蓝皮书介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共包括基础(横向)标准、食品产品标准、食品添加剂标准、食品相关产品标准、生产经营规范类标准、特殊膳食类标准、检验方法与规程7大项内容。
  
  据了解,基础标准是一类最为重要的横向标准,包括食品中污染物和真菌毒素限量、食品中致病菌限量、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食品中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使用限量、食品标签标准等,涵盖了食品最终产品安全指标的几乎所有方面。而食品产品标准则是基础标准所规定指标的具体化。
  
  “尽管食品安全标准的定位是在安全上,但在当前我国尚无法完全通过设定基础标准来完全覆盖所有的食品产品。食品产品标准的设定应考虑产品的特点,重点放在产品原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具有自身特点污染的环节和污染因素。对于基础标准能够涵盖的内容,应尽可能地引用相关的基础标准。为了便于产品标准和基础标准体系的协调一致,今后产品标准的设置将会向着更加宽泛、通用性更强的方向发展。”对于我国未来的食品产品标准的走向,2011年食品药品蓝皮书给出了建议。
  
  根据近日的随机采访,《法制日报》记者注意到,普通民众最为关心仍是被诟病已久的食品添加剂问题。
  
  据媒体报道,山东省有关部门明确要求,省内所有餐饮服务单位在5月底前必须在店堂醒目位置公示本单位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但是“大限”已过,全省13万多家有餐饮许可证的单位中只有40706家餐饮企业进行了添加剂公示。
  
  这样的结果,让民众对添加剂的治理更是心存芥蒂。
  
  “除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外,食品添加剂本身的质量规格也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近400种(不含香料),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标准体系将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部分。目前,食品添加剂本身的标准缺口还很大,很多食品添加剂面临着没有国家标准而不能获得生产许可的尴尬局面。”2011年食品药品蓝皮书明确指出,加快食品添加剂标准体系建设,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进行管理是主管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策
  
  如何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基础工作,2011年食品药品蓝皮书给出了如下建议:
  
  ◆加强风险分析原则的应用
  
  风险评估是标准制定的科学基础,标准是风险管理的手段。风险评估在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某一具体指标的制定中,还应当体现在整个标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哪种产品需要制定标准,如何合理地采用规范控制食品的污染,哪些食品类别应当设置污染物的限量等问题,都需要有全盘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思想。在充分收集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风险评估确定最大可能的健康保护水平;针对不同的食品类别或食品行业,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实现更加灵活的风险管理手段。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追踪和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是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修订水平的有效方式。积极参与国际食品法典工作不仅可以了解最新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进展,更能追踪食品安全领域比较前沿的管理理念,从而促进我国标准水平的提高。
  
  ◆加强标准实施立项和执行过程的调研
  
  由于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呈多部门负责的格局,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在标准立项前开展更加广泛的需求分析研究,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吸收来自方方面面的专家参与尤为重要。此外,还应积极与监管部门、食品企业等密切配合,开展标准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调研,及时发现标准内容不适应生产或监管实践的情况并及时加以解决。
 相关信息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热点新闻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市场研究 行业资料 技术讲座
展会知识 战略合作 技术标准
展会资讯 更多 
遇见未来实验室,共探科技新纪元 20
VisionChina2025(上海
AMTS & AHTE South
科技盛典,洞“析”奥秘 2024慕尼
2024 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逛
距离2025最近的一场电子信息行业盛
观众登记启动|优解制造未来,锁定20
聚力向新,抢抓3月机床采购季
开幕倒计时8天,第104届中国电子展
2024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 展
矩阵
行业资讯 更多 
“点亮梦想之光”青少年科教公益行进博
进博快报 | 瑞典商会领导嘉宾到访海
擎画未来 千人齐聚「蔡司全球质量创新
“组合拳”出击!突破电池膜球面高精度
数字驱动产业升级 | 第四届产品数字
创新交锋 蔡司全球质量创新峰会剧透第
30周年 | InnovMetric
守护生命之盾:医疗器械行业的质量精准
海克斯康亮相航空计量测试与检验检测发
航空业案例 | 三维扫描和增强现实技
权威!海克斯康QUINDOS软件荣获
2024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公布
热销仪器
检测仪器 检验仪器 测量仪器 测试仪器 无损检测 无损探伤 材料检测 材料试验 检测材料 几何量仪器
邮箱:(E-mail)QCtester#126.com   京ICP备12009517号-5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4614
北京考斯泰仪器信息有限公司   电  话:(Tel)010-58440895 /   
Copyright © 2009 QCtester.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GoogleSitemap QC检测仪器网 版权所有
检测仪器备案信息  检测仪器行业  测量仪器  检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