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突出而长久问题,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又必须得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指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落实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务院、发改委、科技部、环保部等相关部门相继出台有关政策,积极促进落实节能减排工作。“十一五”期间,环保与节能减排已经取得良好的成就。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关于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展现“十一五”环保成果,促进产业发展,协助企业了解行业导向、拓展市场渠道、把握历史机遇。经批准,继续举办“科博会循环经济成果与节能减排技术展览会”。“循环经济成果与节能减排技术展览会”已是“科博会”的重要主题展览和一大亮点,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和社会各界的肯定与认可,已成为国内外政府间、企业间、政府与企业间就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低碳经济领域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会观摩,央视新闻跟踪报道。 本届“循环经济成果与节能减排技术展”将体现“应用绿色低碳技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题,将着力宣传国家“十二五规划”关于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政策精神,重点展示“十一五”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果和典型以及节能减排新技术,有效宣传低碳理念,低碳城市、低碳建筑、低碳交通等,大力推广能源节约、新能源利用、绿色照明、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工艺、新材料等领域科技含量较高的新产品、新技术。届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家有关部委领导、以及来自国内多数省市领导、国外一些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企业界代表及专家、学者等将到会参观、交流。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新华社、美联社、知名报刊、网络及专业媒体竞相采访、宣传报道本届展会。
展览内容: (一) 循环经济成果与试点单位,节能减排示范单位,冶金、化工、煤电、建材、矿业等重点行业与重点领域,开发区、产业园区; (二) 低碳经济体、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建筑、低碳交通等,CDM、碳交易等; (三) 工业、市政、建筑、电力、照明等节能与改造、节能节电技术与设备; 1. 节能与改造技术:工业节能与改造;冶金、化工、建材、煤电、矿业等重点行业与重点领域节能与改造;市政、建筑、电力、照明等节能与改造; 2. 节电技术与设备:各类节电器、节能控制器、节电系统、变频器、变频调速产品及技术、无功补偿装置;节能电子镇流器、节能电光源、节能灯;节电软件、节能节电解决方案、节电节能改造工程等; 3. 节能设备:节能型电机、空压机、风机、泵阀;节能型空调、制冷机组;水源、地源、空气源热泵应用技术;节能型锅炉、节能型供热供暖、余压余热回收设备;电力系统节能产品与技术、节能照明产品与技术、节油节水技术。 (四) 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1. 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光伏利用、太阳能照明技术; 2. 风能、生物质能源、地热能等开发及综合利用系统; 3. 传统能源的清洁化利用。 (五) 绿色照明产品与技术; 1. 高效节能电光源、节能灯、无极灯、半导体照明、LED产品等; 2. 光导照明系统、光导纤维、导光管; 3. 照明节能改造。 (六) 环境治理技术与设备; 1. 水处理技术与设备: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水净化技术;中水回收利用技术与设备; 2. 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与设备:工业固体废弃物、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与设备; 3. 脱硫、脱硝、除尘技术设备、空气净化技术与设备、噪声处理技术与设备; 4. 冶金、化工、建材、煤电、矿业等重点行业与重点领域环境治理。 (七) 资源回收与利用; (八) 清洁生产工艺; (九) 环境友好企业。 展会优势: ★顶级的年度盛会:国家科技部、商务部等七部委共同主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 具有极高的级别性与影响力。 ★一流的商业平台:国内外观众达30多万人次,国内各省市政府部门组织参加或参观,同期举办多场讲座、洽谈采购、招标等活动。 ★强大的媒体宣传: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及国内外专业媒体280余家及时跟踪报道。 ★鼎力的政策支持:发展循环经济与实施节能减排是国家发展长久之计,“十二五”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