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专业性强、技术性强,与百姓生活似乎很远很远……然而,到网上搜索一下,你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听上去冷门、高端的科研院所,所做的分析测试却是一次性餐盒、假羊肉、大米、鸡蛋、医疗垃圾、汽车、美白霜等等百姓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东西。
“用高精尖的技术做贴近民生的分析测试,做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事情。”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刘清珺主任这样描述他们的工作。
事实上,成立于1979年的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历经坎坷,才形成了今天这样清晰的定位,以分析测试为核心,以公益技术支撑、公共技术服务和科技创新为立足点。
刘清珺介绍说:“中心刚成立时,是为北京市的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
分析测试仪器和服务,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各个大学对科研的投入大幅增加,仪器设备都比较先进,而企业的创新活动还比较薄弱,我们的业务量一下子萎缩了。很多人才也流失了,最艰难的时候我们从二百人左右变成了四五十人。”
穷则生变。变化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将眼光瞄向了民生领域,分析测试不能只是面向研发,而要面向各种产品质量的测试。他们开始与北京市海淀质检所合作,成为全国最早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的科研机构之一。2003年,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又开始寻求企业合作,进行电子产品污染控制检测。2005年,又成立中心实验室,把发展好的增长点集中起来,进行食品安全、环境检测、材料检测三大块业务。
为了有效监督北京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安全供应,理化中心积极发挥分析检测方面的技术优势,从2006年起,积极与北京市工商局、发改委等部门联系,不断推进“实验室前移”,在大洋路、新发地、石门等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设立分析测试实验室,为北京食品安全把好第一关。
2007年4月,北京市海淀、东城、大兴区连续发生4起居民由于食用了海南产西瓜引起的中毒现象。当时,医生怀疑是有机磷农药中毒,但在患者的呕吐物里又查不出常见的13种有机磷物质。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接下了这个任务,坚持进行广谱查毒,技术人员连续作战52小时,终于检测出是甲胺磷中毒。
在2008年的奥运会期间,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共参与抽检奥运食品及商品5000多个。在奥运准备阶段,实验室派出大量的技术人员,对北京市各超市、商场、农贸市场的食品和商品进行密集抽检,严控不能出现食品中的添加剂;在2008年3月份到6月份期间,对奥运会供货商、奥运场馆周边及奥运定点酒店的食品、环境水质等进行抽检,最终排查了36种食品中残留的兽药和其他有兴奋剂作用的添加剂。
汶川地震发生后,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响应上级号召,积极参与救援工作和相应的技术支持工作。第一时间参与了科技部组织的《抗震救灾应急分析测试技术手册》的编写;作为主要参加单位积极参加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赴灾区“国家科技部抗震救灾应急分析专家组”工作;通过科技部提出的“堰塞湖水质监测”和“改善居民点室内空气质量”两个建议被中央决策机构采纳;对什邡市分析测试开展了对口支援工作,累计派出20多人次轮流驻守什邡市疾控中心帐篷实验室,承担分析测试任务并提供技术支持;捐赠26万余元的救灾资金和快速检测仪器设备。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除了做这些公益性的分析检测之外,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将重头还是放在了技术创新上。“‘十一五’之前,我们中心几乎没有什么科研项目,‘十一五’期间,承担的课题和科研项目年年增加,去年承担的课题经费达到700多万元。近几年的发展使得2009年获得了小丰收。我们中心获得了两个省部级奖项,申报了4项专利。我希望今后每年都能研发出几十种新的分析测试方法,每年都有科研成果奖励的人才产生,比如每年都能拿到两个以上的省部级奖项,申报5个以上的专利……”刘清珺希望理化分析测试中心能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大仪器仪表生产国,但从整体上看,国产科学仪器的技术和应用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及实际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国产科学分析仪器仅占国内市场的14%。2008年,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这是我国首个国产科学仪器设备应用示范推广平台。该中心面积近1000平方米,组建了一支十余人的专业测试队伍,目前配备有东西电子、北分瑞利、普析通用、科创海光、长春吉大小天鹅、青岛盛瀚、莱伯泰科仪等国产品牌仪器,致力于国产科学仪器设备的应用方法研究、展示宣传、培训推广等工作。“作为一个地方科研院所,能够跻身到国家科研示范层面,这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地方。”刘清珺说。
面对已经取得的成绩,刘清珺并不满足。他希望,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能够逐步成为分析测试方法的技术策源地,分析测试类的人才高地,
分析测试类产品技术应用和转化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