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价上涨的大趋势下,老百姓对饮用水水质也愈加关注。
过去几年中,我国对水污染治理投入了大量经费,收效却同公众预期差距较大。审计署日前发布调查结果,历经6年时间、投入资金910亿元的“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水质依然较差,巢湖、太湖、滇池的平均水质仍为Ⅴ类或劣Ⅴ类。
在水源污染日益恶化、治理收效尚需时日的情况下,我国居民何时才能喝上放心水?
近日,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副会长邵益生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现有的水源条件下,依靠改进水厂净水工艺、设施,改善供水管网,也可提高水质,保证供水安全。他透露,即将出台的《2009-2012年城市供水水质保障和设施改造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目标就是瞄准在现有源水水质条件下实现饮用水水质达标,预计3年内将会有上千亿元的巨额投资。
据邵益生分析,“十二五”供水安全面临的挑战来自三个方面:能否有效遏制水环境的恶化趋势,并尽快改善水源水质;如何尽快改造供水设施,提高净水技术、工艺和管理水平;如何快速提高
水质检测能力,进一步加强政府监管力度等。
据介绍,《规划》的重点是净水工艺设施改造、供水管网改造以及提高水质检测监管能力等三方面。邵益生认为,这是提高我国饮用水水质的一次机遇。
三方欠账致饮用水安全存隐患
水源污染是饮用水安全的最大隐患。但是,水源污染治理却存在着投资巨大、见效缓慢的特点。
北京桑德环保集团董事长文一波在同《科学时报》记者谈到“三河三湖”工程时表示,其投资规模和治理时间决定了该工程不可能彻底解决当地的水污染问题,水治理必须得坚持相当长的时间。
清华大学环境系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向《科学时报》记者介绍,一直以来,我国饮用水安全问题主要是三方面欠账导致。除了源水污染严重,我国还存在供水设施落后、管网老化、漏失率高、污染严重等问题。这三方面的不健全导致我国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存在很大隐患。
为解决水的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国出台了1个标准、5个规划和1个重大科技专项,力图最终形成从源头到龙头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和从中央到地方的饮用水安全保障监管体系。邵益生表示,《规划》的实施能完善上述两个环节。他指出,水源污染的问题不能期望近期解决,而中间环节的投资较为直接,能够较快改善水质。
据悉,目前我国大中型城市的水厂基本能保证出厂水质达标。不过,自2007年新修订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出台至今,还有相当一部分水厂是按照过去的标准设计,不能达到新的标准。
头尾两端问题最大
除了供水设施不能满足新的标准,配水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这个环节差距更大、问题更多。
据统计,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城市供水管网不断老化,有些城市的供水漏失率高达30%以上,严重超出国家规定的6%~12%的标准,跑、冒、滴、漏的发生严重地影响到供水质量及供水的安全运行。邵益生指出,供水安全在头尾两端问题最大,头就是水源污染,尾就是配水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风险很大,隐患很多”。
他表示,饮用水达标应指居民家中水龙头里流出的水,而目前供水行业内通行的达标水却指的是出厂水,缺失了供水末端进入居民楼中的这段。“进入楼里的管网是开发商负责的,管材质量参差不齐,很多不合格。二次加压的水问题更多,对水箱的管理问题更大”。
邵益生指出,离开管网改造谈水质达标,只能是空谈。
一个好消息是,目前我国已有沈阳等城市尝试鼓励、授权供水企业延伸管理,接管物业的管网,更换老旧水管,实现到龙头的管理。
据悉,目前这些举措还只在小范围进行尝试。对于企业增加的成本采取了政府补贴、提高水价等多元方式解决。
由此,傅涛提出这样的担心:如果由企业投入,这部分增加的成本最终势必会进入水价,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邵益生也表示,导致《规划》目前尚未出台的一个焦点问题就在于投资主体不明确。他说,如果中央财政多出一些资金,将大大减少水价上涨的压力。“为了扩大内需,中央要加大投入,如果投入到改善水质、保证饮水安全这种民生工程上是很值得的”。
国产化是未来重点
由于检测能力欠缺,水质是否合格便无从判断,直接导致了政府监管能力不足。同时,供水企业指导生产需要检测数据,广大消费者也期望了解水质状况。
但现状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供水企业的
水质检测能力都不高。邵益生指出,在全国的供水企业中能够
检测106项国家指标的仅有20余家,全国600多个城市中95%以上都不具备完整的检测能力;大部分县城以下供水企业尚未配备基本的水质监测设备,甚至不能对常规水质指标进行检测。
邵益生透露,《规划》预计在3年内投入30多亿元加强监测能力建设。
身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主任,邵益生一提起
检测仪器就很郁闷:“现在的大型水质检测设备几乎都是进口的,实时在线监测设备也大部分进口。买了仪器之后,使用的耗材价格也很贵。我们整个就是一冤大头。”
心有不甘的邵益生等人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专门提出了一个仪器开发课题。结果消息一传出,外国同类的仪器价格立刻下降。
“因此,下一步重大水专项在产业化方面还要加大力度,不仅要产业化,还要国产化。”邵益生说。
我国环保产业小且碎,不过一些新兴企业还是显示出了一定的竞争力。如浙江一家仪器制造企业收购了一家美国公司,包括其技术和销售网络;海南一家膜净化技术企业研发了“白菜价”的膜技术,力图打破国外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垄断。
这些企业都让邵益生很欣慰。他表示,“十二五”在改善水质的同时会把产业化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将给创新企业一个平台,以企业为核心推进产业化。
作为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会长,文一波表示,任何规划的出台都会对行业市场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企业都会格外关注。他期待《规划》能尽早出台,给企业和地方政府充分的准备时间和清晰的发展方向指示。
邵益生指出,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通常都会有所滞后。他推断,该《规划》可能会和“十二五”的规划合并,成为“十二五”期间的供水安全指导性规划。
对于《规划》的未来,邵益生踌躇满志。他说:“在这个规划上我们真是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不仅出了规划编制指南,对企业、水厂也有具体的实施指南。我相信,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划进行实施,经费投进去就会较快地出效果,改进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