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药品检测车研制成功,快检车的运行为国家节省了近70%检验经费。 “在以近红外技术为核心、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代药品检测车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融入环境友好的绿色车载高效液相色谱(HPLC)系统等先进技术的第二代药品检测车已经研制成功。新一代药品检测车定型后将会为国际药品打假做出重要贡献。”这是记者从11月3日首届国际药品快速检测技术论坛上了解到的消息。
据主办方介绍,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主办、广东省药品检验所承办,中国医药国际交流中心、中国药学会、广东省药学会协办,以“药品快检与公众健康”为主题的首届国际药品快速检测技术论坛有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药品安全研究协会(PSI)、美国药典会(USP)、英国伦敦大学药学院、国内外从事药品分析研究与开发的检测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仪器厂商、生产企业及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等相关部门和单位代表共计500余人参加。
快检车为打假提供新手段
记者在论坛上获悉,本次论坛聚焦药品快检技术,并就药品打假展开了深入探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常务副所长金少鸿表示,药品检验作为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要技术依托和支撑,是公众用药安全的关键环节。在检定资源有限,监管范围点多、面广、线长的情况下,保证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药品得到科学有效的监管,这对药品监管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此,2003年初,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牵头,全国20多个省(市)药品检验所共同参与,开始研究药品快速检测技术,并于当年底研制成功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快速检测技术载体——药品检测车。”金少鸿解释说,这使我国药品监管在现场快速筛查成为了现实,使现场快速筛查上升到了现场确证、现场处理的新阶段,为解决国内边远基层交通不便、送样困难、不能及时监管处置等实际问题注入了新的技术手段,有利于快速锁定可疑药品,大大提高了监管效能。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药品检测车集现代信息、经典化学等检测方法于一体,将我国自主研发的近红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将车载近红外鉴别方法的原始创新与其他鉴别方法集成创新,形成了以无损伤近红外鉴别技术为核心的快速检测系统。
开展基本药物评价性抽验
随着高科技制假的快速发展,药品检验技术创新迫在眉睫。金少鸿介绍说,快检车上配备了化学药品快检系统、中成药快检系统、中药材鉴别系统、药品质量信息查询系统和近红外光谱检测系统,可在几十秒至几分钟内完成对药品样品的初筛,还能对几十万条药品质量信息数据进行查询和识别。
“实践证明,药品检测车在我国药监系统,特别是在县级以下地区药品打假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金少鸿用一组数据证明了自己的观点,目前,全国共配备药品检测车389台。2006年3月至2009年8月,药品检测车在全国运行覆盖涉药单位71,000个,监督覆盖面达70%,药品初筛合格率达96.7%,这项工作为国家节省了近70%检验经费,每年约1.2亿元。
据悉,药品检测车的研制与应用不仅在国内药品监管领域引起了一场关于科学监管理念的思考和变革,还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记者了解到,新一代检测车可适应国际上第三世界的药品打假和WHO药品国际招标采购的需要。
“今后,我们将以药品检测车为平台,开展对国家已公布的307种基本药物的评价性和监督性抽验研究,实现国家对基本药物实行全品种覆盖的抽样检验,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抽验结果。”金少鸿向《医药经济报》记者透露。
金少鸿说,同时,通过开展国际药品快筛技术论坛,把我国“药品移动实验室”的理念推向国际,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有效交流,建立国际药品快速检测技术平台,促进国内外药品快检技术的交流,最终推动和促进快检技术的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金少鸿也坦陈,药品检测车是中国的创新。“我们正在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这是药品质量动态监管的科技手段之一,也为药品监管提供了一个‘监检共促’的平台。”
意见箱:
如果您对我们的稿件有什么建议或意见,请发送意见至qctester@126.com(注明网络部:建议或意见),或拨打电话:010-64385345转网络部;如果您的建设或意见被采纳,您将会收到我们送出的一份意见的惊喜!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版权属于QC检测仪器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②来源未填写“QC检测仪器网”之内容,均由会员发布或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连带责任。如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相关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