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产品必须安置在海上的钻油平台,或是陆地的石化工厂内,又或是其他任何被归类为危险场所的地点时,都应使用适用于危险场所的设备,否则一旦发生火灾甚至爆炸,不仅会造成人员或财物的严重损失,亦公司声誉也会遭受影响。“防爆电气设备”即属于危险场所的设备,其应符合严格的防爆构造规格,并通过相对应的安全规范,才得以确保在使用上能安全无虑。
工业灾害警示钟一再敲响
国际间因未使用危险环境应用的设备而发生“可完全预防”的工业灾难时有所闻,且不胜枚举。如美国知名的帝国糖业 (Imperial Sugar Company) 在 2008 年,因乔治亚糖精炼厂的爆炸意外,造成多人死伤。而事后调查报告指出:该公司对除尘和糖处理的设备,没有进行充分的设计和维护,也未采取适当的内部管理措施,故导致整个糖厂的包装车间存在高度易燃的糖尘,最终酿成惨剧。又如国际上规模最大的环保及公用事业服务企业威力雅 (Veolia Environment),2009 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发生爆炸,酿成重大死伤意外,肇事原因来自于废弃物在回收过程中,释放易燃蒸气,灾后美国当局立即着手提高涵盖危险废弃物处理过程及储存设备的安全标准;近期,尚有 2011 年成都富士康厂房因抛光车间收尘风管可燃粉尘意外爆炸的安全事故,中国当局因而提高对于粉尘防爆知识的普及及防爆标准的推广与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等。
常见的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有石化厂、发电厂加油站、金属加工厂、纺织厂、矿场、造纸厂、谷类食品厂、瓦斯分装厂、伐木场等,涵盖范围十分广泛;而常见能够预防灾害的防爆设备,包含控制盘内的可程控器、电驿、感测组件或是人员于厂房现场使用的控制阀类、人机接口、平板电脑和手持式装置 (传呼机、手电筒、PDA)等。
确认现场电气设备是否经过防爆认证,以防止常见的热表面、电气火花、静电火花及能量蓄积等引爆源,被视为是降低危害发生的首要任务。UL 自 1930 年首次出版危险场所相关的安全标准以来,一直不遗余力地推动危险场所设备的安全科学发展,并实质协助产业建立相应的安全意识。
全球防爆认证规定综览
高密度的石化及电子产业带来普遍存在的危险场所,再者,全球有逾十多亿劳工的工作环境充满易燃化学物质,而都市人口集中化、工厂与住宅的距离渐失等,这些潜在的风险使得许多国家早已立法,规定具潜在危险及可能产生易爆气体的场所,必须使用符合防护设计要求的电气设备:
北美地区(UL) –在危险环境中,电器设备产品的使用与安装,须符合美国电工法规 (NEC®) 条文 500-506 的要求;同时还会有主管机关 (Authority Having Jurisdiction, AHJ) 到现场进行稽核。
国际电工防爆认证系统(IECEx) –认证的宗旨是建立防爆产品国际认证体系,实现防爆产品在审核上有统一标准、证书及标志,并可透过多国转证的机制,让符合规范的产品得以迅速进入各国市场,进而促进国际贸易。在 IECEx体系下,仅接受认可的认证机构 (ExCB) 和检验实验室 (ExTL) 从事该体系的认证工作。
欧洲地区(ATEX) –2003年 7 月起,用来规范潜在爆炸性环境下所使用的设备及保护系统的ATEX 防爆指令 94/9/EC,成为欧盟会员国间的强制法规。此所指的爆炸性环境涵盖了可燃性气体、可燃性蒸气及粉尘;指令适用的设备可分为机械设备及电器设备。产品一旦通过指令并取得符合性认证后,即可贴上 CE 标示与 Ex 标志图样。
拉丁美洲(INMETRO)–巴西境内的国家稽核组织所主管的INMETRO标志为强制性认证,主要是针对欲进入巴西市场的特定产品类别。
俄罗斯(GOST-R)–受认可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如 UL,可透过与 ExCB机构 NANIO CCVE,发行该认证标志。
中国(CNEx) – 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 (CNEx) 是中国爆炸危险环境防爆安全领域的专业科研检验机构,负责中国国家防爆电气产品的市场进入、技术管理、国家标准制订以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等工作;中国国家防爆电气产质量量监督检验中心 (CQST) 则按照中国国家标准 GB3836 系列,针对防爆电机、防爆电器、防爆灯具、防爆仪器仪表、防爆通讯设备、防爆运输车辆和防爆机械设备等防爆性能的审查和检测,颁发防爆合格证书。目前 CQST 可接受 UL 所签发的防爆安全测试报告,换言之,已持有 UL 防爆安全检测报告的申请者,可减省CQST 检测的步骤。
澳洲/纽西兰(ANZEx) – 欲在纽澳市场销售的产品若已取得 IECEx证书,可依循产品认证程序 MP87-1: 2008,透过该区认可的ExCB (Certification Body/发证机构),以转证的方式进入市场。
持续性的质量控管保护商誉
如同绝大多数的产品管理,企业所投入研制的防爆产品一旦进入市场应用,其若产生瑕疵导致工安意外,除了责任风险、现场人身伤害、设备损失、以及后续可能的商业诉讼赔偿外,对于品牌形象的伤害更是难以想象,遑论需要再投入多少人事或时间才可弥补。因此,对制造商而言,可持续为产品安全把关,确认其符合安全标准亦被视为企业长久经营的关键。产品在北美及欧洲销售,其质量管理系统各有方针:
· 北美UL 体系– 后续检验服务(FUS):从通过认证的产品进入市场前的把关至量产后的抽检,UL 的后续检验服务旨在审慎确保产品可持续符合标准要求。在制造商使用 UL 标志的期间,UL 经验丰富的厂检服务团队,会至生产产品的工厂端检查产品重要结构、审核认证卷标、查核产线测试、目击样品在工厂的测试,及选取样品送至 UL实验室复检等,以确定产品持续符合安全规范。UL 所发展的后续检验服务被视为同业中产品风险管理的标竿。
· 欧洲(ATEX)/国际(IECEx)体系– 质量稽核:在欧盟 ATEX 94/9/EC 指令下,根据 EN ISO/IEC 80079-34,QAN (Quality Assurance Notification) 针对制造商及其工厂所要求的质量稽核,以确保通过认证的量产产品能够持续满足 ATEX 认证的相关要求。其中 Category 3产品与 Category 2机械产品欲取得 ATEX 认证,制造商必须先取得 QAN 稽核的证书。而 QAR (Quality Assessment Report) 则为IECEx体系下的质量稽核报告,与 QAN 的稽核内容大同小异,凡欲取得IECEx证书 (Certificate of Compliance) 的任何产品,该制造商必须先取得 QAR 稽核报告。上述质量保证系统的要求将由欧盟/IECEx指定机关负责稽核,并非一般 ISO 9001 质量管理认证所能涵盖,UL 可提供 QAR/PQAN 防爆产品稽核专业服务,协助厂商符合 ATEX/IECEx质量要求。
危险场所的分类与防护方式
危险区域分类– 由三个主要项目判断 (根据 IEC 60079-10 标准):
1.区域爆炸性物质分类(Area Substances),主要区分环境内之爆炸性物质
|
分类一(Class I)
|
可燃性气体,蒸发气化或液态物质
|
分类二 (Class II)
|
可燃性尘
|
分类三 (Class III)
|
可燃性纤维或飞扬物
|
2.危险区域等级分类(Area Classifications),主要依爆炸性环境内危险物质存在之频率和期间分成以下两类
|
北美通用爆炸性环境(UL/cUL)
|
区域一 (Division 1)
|
可燃性或爆炸性物质在正常环境下连续或经常性存在
|
区域二 (Division 2)
|
可燃性或爆炸性物质在正常环境下极不可能存在
|
国际通用爆炸性环境(IECEx/ATEx/UL Zone)
|
0区 (Zone 0)
|
可燃性或爆炸性物质在正常环境下连续性或长时间存在
|
适用于分类一 (Class I) 爆炸性物质
|
1区 (Zone 1)
|
可燃性或爆炸性物质在正常环境下可能存在
|
2区 (Zone 2)
|
可燃性或爆炸性物质在正常环境下极不可能存在
|
20区 (Zone 20)
|
可燃性或爆炸性物质在正常环境下连续性或长时间存在
|
适用于分类二 (Class II) 爆炸性物质
|
21区 (Zone 21)
|
可燃性或爆炸性物质在正常环境下可能存在
|
22区 (Zone 22)
|
可燃性或爆炸性物质在正常环境下极不可能存在
|
3.爆炸性物质群组分类(Group),用以对危险物质种类特性细分如下
|
北美通用爆炸性环境
|
群组 A (Group A)
|
乙炔
|
适用于分类一 (Class I) 爆炸性物质
|
群组 B (Group B)
|
氢气
|
群组 C (Group C)
|
乙烯
|
群组 D Group D)
|
丙烷
|
群组 E (Group E)
|
金属尘 (限定区域 – Div 1)
|
适用于分类二 (Class II) 爆炸性物质
|
群组 F (Group F)
|
含碳尘 (煤尘)
|
群组 G (Group G)
|
非导电尘 (谷类尘)
|
国际通用爆炸性环境
|
群组 IIC (Group IIC)
|
乙炔及氢气
|
适用于分类一 (Class I)
爆炸性物质
|
群组 IIB (Group IIB)
|
乙烯
|
群组 IIA (Group IIA)
|
丙烷
|
群组 IIC (Group IIC)
|
导电性尘
|
适用于分类二(Class II)
爆炸性物质
|
群组 IIB (Group IIB)
|
非导电性尘
|
群组 IIA (Group IIA)
|
爆炸性飞尘
|
|
|
|
|
|
|
电气产品防护方式–防爆认证会针对产品将应用的危险环境类别,采用不同的防护方式以消除引火源,最终目的是要让引火源不会发生,或发生但不会与爆炸性物质有任何形式上的接触。各防护方式亦有其环境使用限制。常见防爆防护方式如下:
防爆构造及符号
|
防护方式
|
适用防爆环境
|
耐压防爆(d) 或外壳防爆
|
若有危险气体溢入内部引火爆炸,外壳需要能承受爆炸压力,以防止火焰从接合面窜出引燃外界危险气体产生爆炸
|
Zone 1, 2
Division 1, 2
|
增安型防爆 (e)
|
产品外壳仅做密闭结构无耐压能力, 而内部组件仅能为正常操作下不会发生火花或过热温升组件,意即内部不会有着火源,如端子台或接线盒多使用此防护方式
|
Zone 1, 2
(若异常会产生火花或过热温升,仅限使用在 Zone 2)
|
正压防爆 (p)
|
外壳以内部灌气使压力大于外部大气压来防止爆炸性气体进入。此防护方式一般用于大型控制盘
|
Zone 1, 2
Division 1 (外壳 Type X 或Y)
Division 2 (外壳 Type Z)
|
本质安全防护 (i)
|
针对电气线路其设计于正常操作或异常操作都因其电路能量/温度低于产生爆炸之需要能量/温度
|
Zone 0 (ia)
Zone 1 (ib)
Zone 2 (ic)
Division 1, 2
|
无火花防爆 (n)
|
产品内部无火花产生可能
|
Zone 2
Division 2
|
铸模防爆 (m)
|
将可能发生火花或过温的组件经过聚酯模注在内部,封住与外部危险气体之接触
|
Zone 0, 1, 2
Division 1, 2
|
UL在亚太区的防爆服务布局
UL在危险场所的分级领域、保护方法和产品类别上,皆有高度的专业经验。服务范畴涵盖从外壳防护型、本质安全防护型装置、防爆控制盘、防爆安全增强照明装置等。面对防爆产品市场的快速成长,UL 在台湾启动亚太区首座且是唯一的 UL/IECEx/ATEX 专业级防爆测试实验室,服务触角包括两岸三地及亚太区的防爆设备制造商。
目前该测试中心已陆续为多种用于不同危险工作场所之设备提供实测服务,包括工业控制产品、手持式装置、信息类产品、灯具等。针对亚太区的需求,UL 除可提供多项国际标准的服务,帮助产品符合适用的区域标准或指令,亦提供预测试(Pre-investigation) 服务、个性化的技术咨询与教育训练、以及 QAR/PQAN质量系统认证等服务。总而言之,UL 的防爆认证解决方案无疑可协助产业升级并提升竞争力,进而更顺利开拓国际市场。
关于UL:
UL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独立从事安全科学事业的公司,拥有120年引领行业进步的辉煌历史,旗下10, 000多名专业员工致力于为全人类创建更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通过调查研究和标准制定,UL 坚持不懈地推动安全领域的未来发展,积极满足不断增长的安全需求,并与企业,制造商,行业协会和国际监管机构密切合作,为日益复杂的全球供应链提供解决方案。
需了解有关UL认证、测试、检验、咨询及培训服务,请访问http://www.U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