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呀,美呀!/青岛的夜!/朦胧的星,朦胧的月/朦胧的灯火,照着/朦胧的山色。//美呀,美呀!/青岛的夜,/静穆的天空,吹起静穆的风/静穆的风,盘旋在/静穆的山峰。”这是著名诗人王亚平赞美观象山夜景的诗句,观象二路,就是一条从这山中蜿蜒而下的小路。
“美呀,美呀!/青岛的夜!/朦胧的星,朦胧的月/朦胧的灯火,照着/朦胧的山色。//美呀,美呀!/青岛的夜,/静穆的天空,吹起静穆的风/静穆的风,盘旋在/静穆的山峰。”这是著名诗人王亚平赞美观象山夜景的诗句,观象二路,就是一条从这山中蜿蜒而下的小路。
观象二路1号 圣保罗教堂
教堂始建于1938年,由建筑师尤力甫设计,建筑风格为罗马式建筑。红瓦红墙,独特的清水墙面,用白色的水泥线勾勒线角,给人以质朴和亲切的感觉,钟楼为设计重点,在顶部约占钟楼高度三分之一处进行了檐口式划分,再向上又设计留存了二层观赏景窗,窗口采用砌砖拱券形,使之即显精致又不繁琐。是岛城一道亮丽的景观,也是青岛五大钟楼之一(其余四处分别是浙江路天主教堂、江苏路基督教堂、泰安火车站钟楼、湖北路公安局钟楼),有资料显示此钟楼的大钟是德国制造,且有120年的历史。文革期间曾被一家工厂收购,现在已经下落不明。
观象二路21号 天文圆顶屋
位于山巅西侧。建于1930—1931年。石质圆形墙体,高14米,穹顶天文观测室,直径7.8米,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天文观测室。内置从法国泼林光学仪器厂引进的第一架天文望远镜,1932年4月投入使用。1936年,“穹台窥象”曾是青岛十景之一;1939年,又被称为 “大千一览”,是青岛市乡二十四景之一。
转过观象台天文圆顶室是“万国经度测量纪念碑”。纪念碑主调为地球,其主体立于青岛观象台第二次万国经度测量时,所用中星仪标杆位置。纪念碑以花岗岩构成。主体高6米,靠近顶部嵌一直径1.2米的黄铜铸球,代表地球。表面铸有凸起的经线和纬线,球的极轴与地平的倾角为36°04',即碑体的地理纬度。
观象二路11号和13号
应该是两栋非常相似的小楼,它们有相似的露台,相似的柱饰……不过它们很多地方已经被改造得失去了原来的样子。
观象二路15号
观象山公园,南临观象一路,东邻观象二路,西与禹城路相邻,北至青岛第六中学。园内山上植被条件较好,有大片杂木林。后大量种植黑松及雪松、樱花、碧桃等花木树。园西北部片植石楠、紫薇,游览路两侧植大叶黄杨篱。园内铺栽草坪3万平方米。主要树种有雪松、黑松、刺槐、法桐、樱花、紫薇、石楠等。
在公园中,有一所非常别致的小房子,这是观象山顶最具纪念意义的小房子。这个紧闭的小房子中有一个小井,井中间有一个价值不菲的拳头大小、浑圆的黄玛瑙,玛瑙上一个红色小点,标志着此高度是海拔72.260米,就是我国的“水准原点”。全国一切海拔标高均以这里为测定原点。2005年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正是以青岛观象山的“水准原点”为基准,重新进行了测量。
观象二路10号 是一个大拐弯处的老楼,这所楼有点不同于以往记者介绍的德式建筑,虽然同样是的牛舍瓦的屋顶,但它的筑基不再是单色的,而是在常见的花岗岩的石头中夹杂了一些黑色的石头,至于那些石头是否是花岗岩,记者就无从考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