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之日起,争辩就不曾停止过。
“在梦想和现实之间,人们不知道屈从于哪一个。新标准中对原奶质量的框定赐顾帮衬了国情,却失了人情。其本源则是乳制品行业不及底子的成长体例。最麻烦、最艰巨的奶源题目再次暴露而无从回避。此题不解,www.jndg.net标准凹凸的争辩都是没成心义的。”一业内人士说。
本年6月1日起,由卫生部批准发布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其中包括66项具体标准,涉及生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所有乳类和乳制品。这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产生后,有关部分对1986年颁布的乳品标准进行的一次重大修订,被业内和公家寄予厚看。然而,它的出台却引发了论战。
当下,论战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蛋白质含量,新国标中,蛋白含量每100克含2.8克,这个数字低于国际标准3.0克,也低于1986年旧国标的2.95克二是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新标准由本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超出超越20倍。有人惊呼,新标准一夜倒退25年。更有舆论指出,这个乳品新国标让“中国原奶质量降到了全世界最低”。
高标准闹不好就是“逼良为娼”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以为,舆论拱火是没有事理的,以我国的成长水平而硬要和国际接轨也是不可能的。新标准是在平衡了各方权益的根本上制定的。它既有食品安全的根本,又保护了养牛户的好处。“只是一味地要升高标准,最后的成果对谁都不好。”
罗云波及其他撑持者所说的国情是,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不同,中国的奶牛养殖以散养为主,牧场比例较低,上规模的优良牧场更是凤毛麟角。在众多所谓的奶源基地,一家一户的养殖随处可见。多则几十头,少则三五头。此种情况下,对牛的品质很难保证,故而奶的蛋白含量和菌群数量都很难达到高要求。
中国奶协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