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嫦娥再奔月,华夏续新曲——嫦娥工程科学对话”活动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藏书楼举行。中国科学院探月工程总体部主任、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兼副台长、嫦娥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刘晓群,嫦娥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来,嫦娥工程地面应用系统副总指挥刘建忠,嫦娥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主任设计师左维四位嘉宾泛论嫦娥探月经历。在活动现场,刘晓群将第一个源于中国人自主数据的月球仪赠送给国家科学藏书楼。
据刘晓群介绍,www.jndg.net该月球仪是探月工程一期的科学功效之一。他说,嫦娥一号有效载荷质量较高,逾额完成任务,获取了月球南北两极的图象数据,在此基础上制出全月面数据,再加上激光数据,嫦娥工程地面应用系统制作出了该三维数据月球仪。
刘晓群介绍说,该月球仪有三大年夜特点。其一,数据源于我国自主的月球探测工程。此前也有月球仪,但数据都不是中国的数据。其二,该月球仪数据量比较丰富,标注了比较著名的在月面着陆或者撞击的位置,包含嫦娥一号受控撞月的位置等。其三,该月球仪出格注意到了颜色问题。此前的月球仪跟地球仪比较像:陆地是黄的,海是蓝的,而且都是平面的。该月球仪起首不是平面的,颜色也作了出格设计,更接近人们看到的月球。
李春来向公众初次展示多幅虹湾局部影像图以及嫦娥二号在奔月过程中拍摄的图片,并向公众讲述了此前公布的虹湾局部影像图的选择过程。他说,虹湾比较平坦、比较单调,没有甚么特点,发布图的时辰既要展示虹湾的整面子孔,又但愿好看,有点观赏性,所以就比较“犯难”。他说,选择降落点的时辰但愿地面很平坦,而科学展示的时辰但愿很复杂,“所以我们很纠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