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基地建设计划不能只考虑本身,还要考虑与电网建设计划相协调。是以,风电计划是系统计划,碱式碳酸铜不能仅站在风电产业的角度考虑题目。”1月22日,在2011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上,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在讲话中说,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应引发一些冷静的思考。
石定寰表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系统研究风电发展中碰到的题目。“例如,风电场建成后,如何将电力输送出往,是必必要解决的题目。”石定寰说,我国的特点是大部分风能资本丰富地区在西部,必必要大范围地把风电输送出往,所以输送的题目就是最大的题目之一,其中包括进步风电的可展看性和可控性。
“十一五”期间,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猛,我国风电设备的单机容量不断增大,从小型机组到千瓦级、兆瓦级和更大功率的机组;“十一五”末期,我国按照发展海上风电的需要,开始研发和生产海上风电设备,和海上作业需要的一系列成套技术,我国风电机组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立创新,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我们不能只考虑到风电基地本身的风电场建设计划,还要考虑风电场的建设与全国电网建设和与电网负荷的连接题目。是以风电计划是系统计划,不能仅站在风电产业的角度考虑。目前,风电企业和行业协会等缺乏系统研究,而电力系统方面也缺乏对风电的研究和了解,是以还存在很多的困难需要配合破解。”石定寰建议,电力系统有关方面和风电产业界加强合作,配合研究。
目前,固然我国风电机组产量大,国产化率较高,但目前也存在比较多的质量题目。石定寰以为,在批量化生产时,需要进步机组的质量和稳定性,为用户负责。“如我国的2兆瓦和3兆瓦机组,可靠性和稳定性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功率相同但发电量差很多。此外,机组运行中的一些题目,如机组的监控和办理,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对风电场和机组进行监测和控制等题目都需要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