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木家具被称为“家具中的贵族”,近年来备受消费者的喜爱,价格更是节节攀高。在巨大的商机背后,不少假冒伪劣产品开始流入市场。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红木家具中,不少标称黑檀、红檀、黑紫檀之类的树种根本不存在,其基材大多是普通木材,甚至是杂木。
以次充好 以假乱真
目前红木家具市场木料混搭,真假难辨,很多商家运用普通木料,通过打磨、浸泡、烘干、涂药、再刮花、喷漆上色,或者在假料中掺进真料,最终造出一套以假乱真的“红木”家具。而这些家具以子虚乌有的名称攀上红木的高枝,售价可能是普通木材家具的10倍以上。
据了解,传统意义上的红木,除中国本土出产外,还有来自印度、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非洲、南美洲等地的木材虽然与传统的红木木种一样,但在生长时间和材质上差别很大,价格也相差很大。无良商贩就利用这一点进行以次充好,如用3万~4万元/吨微凹黄檀冒充10多万元/吨交趾黄檀,用非洲酸枝冒充交趾黄檀,这些品种差的红木容易开裂、腐蚀。
更有甚者,会用硬木来冒充红木。据介绍,仿冒红木的材料有两种铁木和硬木。所谓铁木是一种较坚硬的木材,密度大,非常重。硬木一般会被作为填充木,放在材质中间,或者难以检查到的部位。这种作假方式就是利用不少消费者以家具重量来判断红木真伪的心态。另外一种以次充好则用小料充大料,以酸枝为例,大料与小料的原料价格相差数倍。
“我们也碰到过客人买到过贴皮家具,把薄薄一层越南黄花梨贴在纹理颜色非常接近的非洲黄花梨外面,按前者价格来卖,大赚其中的差价。还有为了加重红木重量在大橱背面浇进水泥黄沙的事情。”从事红木收购工作30多年的邹女士告诉记者。
真假环保 鱼目混珠
据业内人士介绍,除了原料上以次充好,也有生产商在工艺上造假。部分品种的高端红木家具一般会“打蜡”而非“上漆”,但很多红木家具必须“上漆”。因为缺乏高水准的烘干设备和工艺,没有烘干好的原料只能通过上漆来掩盖缺陷。很多所谓的红木家具不是按照传统的工艺,以严格的卯榫结构来制作,而用胶水黏合或金属零件进行连接,这样制作出的木头和金属会互相排斥分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