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木材干燥基准的种类 1、含水率干燥基准 树种或被干木材的厚度不同,干燥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被干木材的用途和干燥质量要求与干燥工艺也有一定的关系,即干燥工艺必须满足树种、被干木材的规格和用途以及其他条件。因此,木材干燥基准通常组成系列,一般干燥条件都是由剧烈逐渐到温和而依次编号排列,并附有根据树种、被干木材的厚度和干燥质量要求选择基准号的推荐表。 这种按含水率划分阶段的木材干燥基准,称为含水率干燥基准,是在木材干燥生产中应用最普遍的常规木材干燥基准,使用时必须要测量和知道木材干燥过程的实际含水率变化情况。 2、时间干燥基准 按照时间来划分干燥阶段的干燥基准称为时间干燥基准。把整个干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分为2—4个阶段,并按每一时间阶段规定相应的干燥介质温度和湿度。每一时间阶段的干燥时间有的是按占整个干燥时间的百分率时间系数来确定或控制的,有的是确定和表明具体的时间,如8h、12h、24h等。采用前一种方法,必须要知道不同被干木材的树种和厚度在不同的初含水率情况下所需要的干燥时间(h)定额。 时间干燥基准是在含水率干燥基准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属于经验性干燥基准。在木材干燥生产中操作者对于某种特定的干燥设备,采用含水率干燥基准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或长年累月地干燥同一树种同一规格厚度的木(锯)材,并已取得丰富的实践经验,操作者对被干木材各个含水率阶段分别干燥多少时间已心中有数,只要干燥设备性能稳定、控制条件可靠,只根据干燥时间来掌握,不需要测定木材在干燥过程中的实际含水率变化数据,同样可以得到比较满意的干燥结果。此时,所采用的含水率干燥基准很自然地就演变成了时间干燥基准。 在采用时间干燥基准时,干燥室内不需要事先从被干木材中选择和放置含水率检验板,在干燥过程中不用测量被干木材的实际含水率变化。这样做虽然可以简化操作过程,但由于没有干燥过程的信息反馈,干燥设备的操作者往往会出现操作上的盲目性。例如,当蒸汽管路的蒸汽压力不稳定,或干燥室内干燥介质的温、湿度控制不正常时,操作者对干燥过程又心中无数,盲目执行时间干燥基准可能会使干燥工艺不合理,或因干燥条件偏软使被干木材的最终含水率达不到要求,或因干燥条件偏硬而使木材的含水率下降,影响了木材干燥质量等。 但是,对于一些产品比较单一、被干木材的树种和规格厚度长期不变化的企业,采用时间干燥基准进行木材干燥生产也是比较普遍的。只要操作者熟悉木材干燥生产技术,生产经验丰富,干燥室的性能比较稳定,而且是干燥易干树种的木材的薄板材,或对干燥质量和产品质量要求不太高时,采用时间干燥基准是可行的。 对于新的企业,产品质量要求比较高的,操作者是刚从事木材干燥生产的人员等,一定要采用含水率干燥基准干燥木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