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决策支持系统
产品介绍
   

 


   
    传统的定期检修已经不适应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实行状态检修的紧迫性已经越来越明显。状态检修是以在、离线监测及诊断技术为基础,对设备通过纵向(历史和现状)、横向(同类设备的运行情况)的比较分析,掌握其状态信息,对变化发展趋势及使用期限等做出预测,制定出维修计划。由于状态检修参考的是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所以判断更为准确、合理。
   
    进行状态检修智能决策需要有大量的信息和严格的数据组织结构,因此建立一个强大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是进行状态检修智能决策和优化组织管理的必要手段。管理信息系统(MIS)就是对信息收集、传送、加工、存储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组成的一个系统。本项目为邯郸供局输电线路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对设备参数、运行状况、历史检修情况等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优化存储,并实现多功能的查询,为包括状态检修智能决策系统在内的辅助决策系统提供信息服务。
   
    Internet/Intranet是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B/S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是软件开发的最新方向。本项目建立多层分布式系统,开发出在Intranet上运行的Web应用程序,将复杂分析与信息发布相结合,增强信息的高效传递,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减少了用户的资源占用。
   
   
使用说明
    一、系统工作目标
   
    智能诊断:根据设备诊断规则和人工诊断经验,利用专家系统对监测和巡视结果进行推理,判断设备的运行状况,实现智能诊断;
    自动编排检修计划:根据故障诊断结果,依据检修规则,考虑设备和网络约束,编排月检修计划;
    信息管理系统化:对数据流程和工作流程分层规划,实现工作流程各环节对数据的共享性和相对独立性。
   
    二、系统构成
   
    系统硬件构成:
   
    服务器:可运行Windows2000Server/Unix/Linux操作系统的服务器、256 M以上内存、10GB以上可用硬盘空间。客户机:可运行Internet Explorer/Netscape浏览器的工作站或PC机、32M以上内存、1GB以上可用硬盘空间。
    系统软件构成:
   
    软件采用基于J2EE架构的三层结构, 其中,Web服务器提供Web网页服务,发布信息并处理用户通过浏览器提交的信息。应用程序服务器进行状态诊断所需的复杂计算,将结果传递给Web服务器发布。数据库服务器: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与应用程序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处理。
   
    三、系统功能模块
    ◎输电线路状态检修综合数据管理模块
    ◎线路故障诊断和运行决策模块
    ◎线路检修计划编制模块
   
   
   
    四、软硬件运行环境及特点
    (1)硬件要求:
    服务器:可运行Windows2000Server/Unix/Linux操作系统的服务器、256 M以上内存、10GB以上可用硬盘空间。
    客户机:可运行Internet Explorer/Netscape浏览器的工作站或PC机、32M以上内存、1GB以上可用硬盘空间。
    (2)软件要求:
    操作系统:
    Win2000Server/Unix/Linux
    数据库:
    Oracle9i
    Web服务器:
    Apache/Weblogic6
    浏览器:
    Internet Explorer/Netscape
   
    (3)软件设计特点:
    跨平台设计:
    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编码方法,采用模型-视图-控制器设计模式,基于J2EE架构进行开发,具有“一次开发、到处运行”的良好的适应能力。有利于用户根据自身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有计划地完成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升级、迁移和扩充、分布。
   
    模块化设计:
    采用模块化方式规划设计。可扩充性强,可方便地增加新的功能模块;可维护性强,可方便地增强、修改某个模块的功能。有利于根据用户业务发展状况增加或修改应用系统的功能。
    人性化设计:
    以“客户端零维护”和“最终用户零培训”为设计指导思想,充分考虑用户的知识结构和应用习惯进行操作功能设计,并允许最终用户根据自身工作需要进行个性化定制。有利于降低软件系统的维护成本和培训成本。
    安全性设计
    以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正确性、完整性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采用多种安全保障措施:操作系统层面可支持安全性经过多年考验的Unix操作系统,数据库层面采用安全管理功能非常完善的Oracle数据库,应用服务器层面采用自身具备强大的安全机制的Apache/ Weblogic6作为WEB应用容器,编码语言层面采用Java2确保应用程序不能进行非法操作。软件设计的安全性考虑,可以确保用户应用的安全性,从而保障企业数据的安全性。